(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国美未了局
“ 张大中在位,杜鹃在职,黄光裕遥控——这是黄光裕出狱之前最好的状态,如果黄氏家族内部不出什么问题,此局面可持续下去。”
文/ 吴凡
3月9日,17点15分,陈晓以国美董事会主席身份出席最后一次董事会后,悄然离去。
“国美的稳健和健康是所有股东(当然也包括我)的共同愿望,而目前公司已重新开始稳定成长,这是所有人都乐见的。”离职次日,陈晓在发给《中国新闻周刊》的短信中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一个阶段都做正确的事情。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以所有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为准则。”
有关陈晓离职,最先的爆料发生在当日凌晨,《华夏时报》总编辑吕平波在微博上发出“张大中将出任国美董事长”。面对随后的求证,有关当事人一直保持沉默。直到19点47分,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发布“更改董事”公告,确认董事会主席陈晓辞职,委任张大中为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
变更后的国美电器董事局共有13名董事,包括执行董事伍健华、王俊洲、魏秋立及邹晓春;非执行董事张大中、竺稼、Ian Andrew Reynolds、黄燕虹及王励弘;独立非执行董事史习平、陈玉生、李港卫及Thomas Joseph Manning。
至此,始于2010年8月的国美控制权之争画上了句号,黄光裕家族最终确立了对国美的控制权。但经历一年多“内战”之后,国美的发展充满了未知。
控制权之战
陈晓、黄光裕之争,最早发端于三年前。
2008年11月,彼时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的黄光裕,因“涉嫌操纵股价”,被北京警方带走调查。随后,时任国美总裁的陈晓临危受命出任国美董事会代理主席。
由于长期奉行扩张策略,陈晓接手国美时,这家国内最大家电零售连锁公司的资金链已经严重紧绷。这时,融资成为包括陈晓在内国美管理层的首要任务。2009年6月22日,通过与多家股权投资基金接触之后,国美管理层接受了贝恩资本以可转股债形式,投入的18.04亿港元注资国美。
引入贝恩资本虽然为国美带来急需的现金,但与此同时,黄光裕家族在国美的股权将面临着被稀释的风险。一旦贝恩将可转债换为股票,黄光裕方面原有的33.98%股权,将被稀释到30.66%,
陈晓与黄光裕之间的商战纷争历来千头万绪。2006年7月,黄光裕收购了陈晓一手创办的永乐电器,但出人意料的是,陈晓并未离去,而是紧接着就出任了新国美的总裁。日后,有业内人士谈及这段往事时,常感叹陈晓行事柔韧多变一面。
引入贝恩资本,最终成为黄陈大战的导火索。但二者更大的冲突则是源于陈晓秘密推动另一重大计划——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几乎在引入新的投资方的同时,2009年6月,包括陈晓在内,105位国美管理层获得总计3.83亿股的股票期权,总金额近7.3亿港元。
至此,黄光裕与陈晓之争迅速升级。但二人在公开场合撕破脸皮则是在一年后。2010年5月11日,黄光裕夫妇利用自己手中的表决权,在国美电器股东周年大会上,在12项决议中连投5项否决票,导致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
根据此前签署的协议,如果贝恩投资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董事席位,将造成公司违约并须作出赔偿,相关赔偿额高达24亿港元。对此,陈晓说出了“黄光裕不顾国美死活”。之后的6月,陈晓公开表示“要通过增发摊薄黄光裕家族的股权”。8月4日,黄光裕向国美电器发函要求召开股东大会,要求撤销陈晓、孙一丁的职务。
但国美董事会驳回了黄光裕的要求,并在香港起诉这位昔日董事会主席。这也意味着国美电器和大股东黄光裕方面正式决裂。
9月28日,国美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陈晓方面提出的三项动议均获通过,贝恩资本三名成员竺稼、Ian Andrew Reynolds和王励弘任国美非执行董事;而黄光裕方面在前述信函中提出的五项动议只有第一项“撤销公司今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一般授权”获得了通过。从这一决定看,以陈晓为首的国美管理层似乎赢得了胜利。
此后数月,黄光裕的苦局突然峰回路转。
国美电器在11月10日发布公告,宣布与黄光裕大股东的控股公司Shinning Crown订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提出的三项议案,国美于12月17日召开了特别股东大会,决定增加许可的董事最高人数,从11人增加至13人;国美创始股东黄光裕的亲信邹晓春和胞妹黄燕虹高票进入国美董事会,分别任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