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一季度CPI尚未“登顶” 年中或达峰值

2011年03月18日 14:4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本强震可能将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明显放缓,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由此前的5%至6%调整为4%至5%。再度加息要推迟到第二季度,不过预计3月份仍将执行一次准备金率上调。”

  “CPI 的峰值大概会出现在2个月以后。2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9%,接下来两个月会继续呈上升趋势。而下一次加息或许会在6月份左右,央行会在CPI达到峰值之后视情况而定。”

  “4月可能会迎来CPI的峰值,最高水平预计将达到5.5%左右,并于年底回落至4%左右。”昨日,有央行官员向媒体透露,但他同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形势不发生大的逆转,即便一些实施调控职能的机构也默认将CPI涨幅控制在4%的目标难以实现。

  同日,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也发布研究报告称,CPI将在年中才触顶,加息窗口预计在5月至6月。

  CPI年中达峰值

  CPI何时登顶一直是业界热议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3月1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宏观经济蓝皮书》也对CPI峰值作出了预测,蓝皮书认为2011年全年CPI增长4.0%,较2010年扩大0.6至0.8个百分点,2011年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4.0%和3.5%,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同日,德意志银行公布的宏观月度报告则指出,中国的CPI同比涨幅将在6月份达到5.8%左右的峰值。

  而此前,观点普遍认为,CPI将在六七月份达到高峰,峰值可能达7%。

  “个人认为,今年CPI峰值大概会出现在2个月以后。2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9%,未来两个月会继续呈上升趋势。因为经季节调整后,通胀预期的根本势头仍未变化,而政府的很多抗通胀措施真正起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延时性。”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看来,现在预测还为时尚早,通胀压力将继续加大。“CPI也许可能在下半年涨幅出现回落,但是整个物价水品还在上涨,尤其是日本地震之后,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宗商品虽然短线下跌,但长期来看,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这将加剧通胀压力。”

  加息窗口推迟

  众所周知,利率是控制通胀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果CPI的峰值在年中出现的话,加息又将出现在何时?

  昨日,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今年上半年再升息两次的预估不变,但考虑到CPI或在年中才触顶,将加息窗口预期调整为5月至6月。报告称,虽然日前出炉的央行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但这可能是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即(居民认为)物价在春节后或大幅下滑,而并不是对通胀的看法有了根本性改善。

  而德银报告则预计,中国政府或将于4月加息,这也将标志着“激进的紧缩政策周期”结束。“虽然此后利率和信贷收紧可能仍然持续,但将会以更为平缓的节奏进行。比如,在3至4月的加息之后,我们预计随后今年内只会再加息一次。”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日本强震可能将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明显放缓,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由此前的5%至6%调整为4%至5%。再度加息要推迟到第二季度,不过预计3月份仍将执行一次准备金率上调。

  崔新生表示,下一次加息应该会在6月份左右,央行会在CPI达到峰值之后视情况而定。宋颂兴则表示,由于受日本地震的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加,通胀形势更为复杂,短期内央行不会轻易采取加息措施。

  经济减速初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国家统计局和汇丰相继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出现明显下滑,且已处于阶段性低点。据了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PMI连续第三个月下滑降至52.2%,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也降至七个月新低51.7%。

  PMI即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PMI连续三个月下降并创新低是中国经济减速的一个信号。

  “‘十二五’期间GDP增速定为7%,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整体趋势,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个回落的幅度并不会很大,必须要兼顾好经济发展、控制通胀以及就业等多个方面。”宋颂兴表示。

  但与PMI整体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PMI分类指数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70.1%,比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高位攀升。

  “有近47%的调查企业认为原材料购进价格与上月相比有所上涨,加之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通胀压力有所加剧,制造业企业面临高成本、低利润的境况。”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国际金融报》记者史燕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