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淘汰两成小型乳品企业 伊利蒙牛瓜分空白市场

2011年03月28日 19:43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底完成“乳制品行业许可证重审工作”的大限已迫在眉睫。届时,未达标的乳制品企业将全面停产,退出市场。

  经过本次“门户清理”,业内预计将有20%-25%的中小企业退出乳制品行业,10%-12%的市场份额被释放;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日产量超过20吨的企业才符合重审标准……经此一役,让乳制品行业不仅运作将更加规范,也为龙头企业布局二三线城市扫清了障碍。国金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陈钢指出,理想状态下,释放出的这部分市场份额将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三巨头瓜分。

  两成小企业或出局

  截至2月中旬,清理工作已完成1/3。信达证券研究员康敬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清理之前,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在1800家左右,业内普遍预期,此次审核之后,全国将会有20%-25%的加工企业退出乳制品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小规模企业。

  “它们让出的市场份额大约在10%-12%。 ”康敬东说,即将释放出的空白市场主要集中于常温奶(采用超高温灭菌技术,保质期长),对其他细分产品市场影响不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本次乳制品行业 “门户清理”的初衷是由婴幼儿配方奶粉引发的,但最终被清理出局的大部分为常温奶生产企业。原因在于,首先,配方奶粉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奶源,加工设备和管理规范上本来就是高要求;其次,乳制品行业的另一细分产品巴氏奶 (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保质期较短)的生产企业因必须使用鲜奶,一般都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实力较强。所以,本次清理行动中,最终出局的是那些小型的常温奶生产企业,它们既无奶源基地,工艺也非常简单,甚至可以采用奶粉还原的方式生产。

  龙头布局二三线

  “目前我国常温奶市场超过60%的份额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占据,光明乳业则占有超过10%的市场份额。 ”国金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陈钢说,常温奶在我国液态奶的消费中占比超过60%。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目前我国乳业已发展到行业整合阶段,市场分割局面已初步形成,品牌塑造正在进行中,预计未来行业格局将更加集中,规模化牧场比例增大。 ”针对国外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格局,周思然表示,以新西兰为例,恒天然控制了90%以上的新西兰国内奶源,寡头垄断显著。

  但我国在不同的乳制品细分市场上有着不同的发展格局,常温奶大部分市场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三巨头所占据;巴氏奶基本没有全国性布局的大型企业,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主;奶粉市场更是国内外多个品牌激烈竞争,市场分散,第一名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3%,而常温奶三巨头中只有伊利股份的奶粉业务发展最好,市场占有率8%左右,排名第五;冷饮业务仍是伊利股份、蒙牛乳业携手控制了大部分市场。

  由于本次许可证重审工作清理出局的主要为常温奶小企业,周思然表示,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必定成为龙头乳企争夺的对象,这为大型乳企布局二三线城市,大大扫清了障碍。

  伊利或获益最大

  陈钢认为,在理想状态下,本次市场清理释放出来的10%-12%的常温奶市场份额将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三巨头瓜分,其中,光明乳业所分份额较少,因其在全国的布局不如前两家,目前其1/3的营业收入集中在上海地区,估计能分到2-3个百分点的市占率。不过,广发证券认为,光明乳业目前正进行全国扩张,若各地小乳企被清洗,将为其提供不错的介入机会。

  尽管已成龙头,并占有常温奶28%左右的市场份额,伊利股份仍在快速扩张中。

  中投证券认为,伊利股份将从本次清理行动空出来的市场份额中抢占3-5个百分点。照此推算,伊利股份将在常温奶的销售收入上增长10%-17%。

  据《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