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市场的整治,是许多城市的“头疼事”,如何清理彻底、杜绝死灰复燃,成了长久以来的“老大难”。而其中,尤以“只占道、绝不进职介大厅”的马路劳务市场最难根治,它们自发形成、长期驻扎,成了不少地方难拔的“钉子”。
立交桥下,市场火爆
3月19日6点10分,记者来到了济南全福立交桥桥底,这里有个远近闻名的马路劳务市场。40多名务工者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站、或坐,纷纷不住观望。6点15分,一辆小面包车在人堆旁来了个急刹车,车里随即响起了“有没有刮腻子、刷墙的”问话声。这让整个人群活跃了起来,务工者瞬时围了上去,两三分钟功夫,一桩口头协议就达成,几个人立马上车离去,而余下的则悻悻返回“原位”……
紧接着,一辆一辆的车不时停下招人,到了日头高照时,仍闲在路边的只剩下了十几人,他们凑在一块儿打起了扑克。
没上工,为啥不急?记者上前攀谈,一位姓沈的打工者显得挺从容:“来招人的多着呢,不用着忙。”老沈说,这里交通便利,又靠近省城的几大建材家具城,不少装修队都直接来这里招工,而随着这儿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市民自家装修也赶过来找人,所以“只要呆在这儿就管保有活儿干”。
只占马路,不愿进厅
其实,在马路市场的对面不远处,就是历城区全福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中心的大厅里免费进行就业服务,实现全市联网的就业信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仍不愿意走进去找工作。
“一个门卫的工作,一月才挣1000块钱,还要一月一结账,我在马路上揽的活儿,一天一拿钱,一次就能给100元。”在从济阳来打工的赵远强眼中,“桥下的活儿”虽都是零工,但上工容易、来钱快、挣得还多。“大厅里的工作要学历、要技术证、还得试用,这儿都是些力气活,我们全干得来,而且收工就拿钱,不会担心拖欠工资或是被骗,农忙时还能随时回家干农活。”
历城区全福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伊淑兰告诉记者,他们常年对这类务工人员进行面对面宣传,常主动提供职业信息、联系对口工作,但却仍频遭冷遇。“许多马路求职者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大都看不上中心提供的保险齐全的稳定工作,只觉得我们帮忙找到的活儿‘抬不上价’,反而不如马路上口头协商、一拍即合挣得多。”
拔掉“钉子”,勿用蛮力
马路劳务市场看似火爆,其实隐患重重。采访中不少附近居民都对记者说,许多务工者挤在路边,发现用工者一拥而上,常造成路面堵塞;而一些打工者常常乱扔烟头、丢弃垃圾,对环境卫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更有在马路市场招过临时工的市民表示,有的工人干活技术不过关、态度不认真,个别人甚至还会顺手拿走雇主的建材和财物,而后来即便发现也无处追查。
伊淑兰指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无从得到保障。由于劳资双方并不签订劳动合同,交易十分不规范,一旦出现了骗工骗钱、工伤事故等纠纷,劳动者很难以法律手段维权,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凭证,丢了血汗钱,也得不到任何赔偿。
伊淑兰告诉记者,他们启动了“春风送暖”就业援助月活动,针对全福立交桥下务工人员进行免费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为其开启了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他们还将组织物业管理、家政、零工专场招聘会,为务工人员提供现场面试求职的机会,还将为有培训愿望的人员免费开展物业管理、保安、家政服务等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班,并对其普及相关政策法规。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用工方及广大市民到正规职介场所招工,并重视务工者是否拥有相关执业资质,“需求方的门槛提高了,才能真正把务工人员从马路上引进大厅。”记者 田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