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报道,“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提出要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纲要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量化指标——增长7%以上。按照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十年的时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将会翻番。这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
但就在前不久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所主办的“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我们看到有一种观点比较悲观。有专家就说,未来五到十年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当然他们认为工薪收入增长乏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收入差距调控目标的实现,学者担忧还是比较重的。
《观点辩论》31日话题:“十二五”时期收入差距是否将继续扩大?
嘉宾: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少国
资深财经记者张春蔚
焦点一:“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以及收入差距调控目标的实现,容易实现吗?
张车伟:目标难度大 具体收入分配状况还是一个问号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还是难度比较大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当中提出居民收入的增速不低于7%,实际上这个也就是表明了一种态度。我觉得具体的经济是怎么运行的,老百姓的收入怎么增长,这个结果还要看具体运行的情况。
居民收入增长7%的速度应该说也不是特别快,所以它依赖于经济增长是什么样子。从这里讲它并没有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一定要超过GDP增长,只是说不低于7%,而GDP的规划目标是7%。所以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些好的措施的话,我们收入的基本格局、收入差距的格局都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十二五”时期具体的收入分配的状况是什么样子,还是一个问号。
王少国:政府若有足够决心 收入差距可能缩小
“十二五”期间如果政府有足够的决心,足够的力度去理顺这个收入分配关系的话,收入差距可能缩小的。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经济转轨过程当中由于资本的短缺、技术的短缺,收入差距过大有它合理的成份。但是转轨过程当中,政府有些时候干预过多,有些地方又不作为,这样导致收入差距有很多不合理的成份。无论是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在再分配领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们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人均GDP 4000多美元,从合理的部分来讲收入差距也就是基本上到达一个顶点开始下降的阶段。所以关键在于政府能不能有力度来调节政府分配不公这块,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如果政府确实有足够的决心、力度,就是政策的力度,收入差距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出现下降。
张春蔚:中立判断
我们现在如果从数字来看,可能不是特别高,但是要实现起来确实很难。因为它肯定不是说简单的单方面就能够把大家的收入水平提高。对于二者的观点我觉得是比较中和的。目前来看,这样一个目标确实很难实现,但是如果政府确确实实给了足够的政策,那还是有助于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的。
焦点二:什么样的政策能助推收入增长,同时缩小收入差距?
王少国:就业、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打破垄断
首先,促进就业,尤其是解除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给他们就业的支持。第二,农村推进城镇化的建设也非常重要。第三,“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升级能不能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而不是靠外资来推动形式上的升级,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由微笑曲线的中低端向两端延伸,创造一些中高收入的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城镇居民当中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问题。另外就是打破行业的垄断。如果这些政策确实能够有效实行的话, “十二五”期间收入差距可能能够降下来。
张车伟:发展方式转变是关键
我觉得都会影响到收入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收入问题的根子还在发展方式,就是说跟现在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现在要素投入当中,资本的投入比重过大,所以劳动者的报酬在整个公民分配当中的比重比较低而且有所下降。当然这个也跟劳动力市场的调整,包括我们对工人的工资的增加没有给予足够的保护,对劳动者的保护也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是非常长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