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题:破解三农“两难”正当时
中新社记者 石岩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实施,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正迈入全新时期。破解“三农”系列“两难”问题,是关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破解之道,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农”面临的“两难”,首先在于如何处理农民增收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化肥等生产资料成本的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均会带来农产品价格上涨;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上涨,在给农民带来增收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通胀压力。
事实上,从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即可看出,决策层从未停止探索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进程。如,为将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中国政府每年均在提高粮食收购价。“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在明确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重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农”面临的另外一个“两难”问题是,如何在逐步增加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满足农产品需求之间实现突破。事实证明,中国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单纯靠增加化工产品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这一旧路,已走入一条死胡同。
鉴于此,“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更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农业,需要走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代价之路。
困扰中国“三农”的另一个“两难”问题是,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占用了过多耕地,而城市近郊往往是优质耕地。毕竟中国18.26亿亩的现有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不到13%,资源珍贵。保护好耕地资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为此,决策层重申,坚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这便决定了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要在发展理念上有个大的变革。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要在非耕地上推进城市建设,只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很多非农建设项目都没有必要占用耕地,“能种粮食的土地一定可以‘种’房子,能‘种’房子的土地不见得都可以种粮食。”
此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是“三农”面临的另一“两难”问题。如果资源过多地向城镇集中,新农村建设或将受到影响。
解决之道,便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放松新农村建设。只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两难”或可迎刃而解。(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