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另一些专家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不必过分担忧“米老鼠”的到来,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中国人自身有对于本土文化的自觉。
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说,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品,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其独特的亲和力,特别是对小朋友而言,“几乎没有国界和语言障碍”。
他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均GDP水平处于300美元以下,当温饱还是一个大问题的时候,人们无心欣赏迪士尼。
他认为,随着中国内地人均GDP的提高,精神领域的需求自然会逐渐增大,这也是迪士尼关联产品近年来在中国一直拥有稳定市场的原因。
丁纯说,“迪士尼乐园在‘家门口’落户,一方面是市场供需的自然选择,作为一种商业运作,迪士尼所到之处当是此类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之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包容,毕竟‘闭关锁国’的年代已经过去,特别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城市,迪士尼的到来,终于‘水到渠成’。”
丁教授认为,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之后,这可能是中国内地最具国际化水准的一个项目,而且如果经营得当,这将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窗口”。
“现在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和女儿一起看迪士尼动画,家里还没有带她去过香港迪士尼,如果上海迪士尼建成,我们全家很愿意一起去玩。”张伶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