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商家炒作防辐射 一块“防核辐射肥皂”卖368元

2011年04月08日 09:02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块“防核辐射肥皂”,竟卖368元

  专家说这是偷换概念,防辐射、防核辐射不是一回事

  搭车热门话题的,还有“瘦肉精检测卡”、“三聚氰胺检测卡”

  数数时下的网络热词,其中就有“防核辐射”。不少商家看中这个概念,借势猛炒。

  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记者输入“核辐射”字样,各种商品蜂拥而出:防核辐射连体防护服、防核辐射活性碳口罩、防核辐射高效金属钛锗手链、防核辐射海藻碘片……甚至还有防辐射手工香皂,最贵的肥皂竟然卖到了368元。

  特种口罩买家:

  “就算不能防辐射,起码可以挡灰尘”

  记者发现一款售价16元的“3M防细微颗粒物口罩”,号称是SDi成人活性炭口罩,能够防甲醛、防尘、防尾气、防核辐射,最近30天售出了3195件。另外,“美国海藻碘片”、“葡萄籽精华”、“韩版防核辐射高效金属钛锗手链”都在网上热卖,不少卖家最近30天都卖出了上百件产品。

  在所有号称具有防辐射功能的产品中,防辐射香皂很受关注,不少店主都在自己的网店里宣称香皂“防辐射、祛辐射灰尘、日本核泄漏必备”,这香皂的价格主要在10-70元之间,最贵的一款,一口价368元。

  购买过“3M防细微颗粒物口罩”和“防辐射海藻碘片”的刘小姐告诉记者,网上琳琅满目的防核辐射产品,还没买就把她看晕了,她也不知道这些产品是否真的有防核辐射功效。最后,她挑了买的人最多的口罩和海藻碘片。“口罩价格也不贵,就算不能防辐射也可以挡灰尘,买海藻碘片则是本来就吃螺旋藻,螺旋藻是可以抗电脑辐射的,海藻碘片就算没有抗核辐射的功能,我想抗电磁辐射的作用多少总有点。”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抱着这种试试看心态的买家很多。

  在网站上,记者还发现,出售“核辐射检测仪”的卖家也很多,价格在1000元-1.2万元之间。一位店主还打出了“核云来袭,你准备好了吗”的字样,并宣称自己出售的核辐射检测仪是“国家环保局采购产品,有中日文说明书。厂家为核工业部的下属××厂……如果超过预设剂量或剂量率值,仪器将振动和发出报警声……”

  最近30天,这款价格为2300元的核辐射检测仪卖出了100件。有买家评论:“可以放在包包里随时测量周围有无辐射源,当作防身用品蛮不错的。”

  心理专家:

  可能这么快生产出

  高科技肥皂吗? 

  把商品贴上“防核辐射”标签,商家们是怎么想的呢?记者联系了几个买口罩、香皂的店主,店主们都表示自己的产品是有效的,最近都卖得很好。

  是否真有效?记者从相关环境研究部门了解到,从材质和价格上来看,这些口罩、香皂之类的产品并不具有防核辐射的功能,另外,很多商家是在偷换概念,把防辐射说成防核辐射。核辐射与电磁辐射不同,核辐射的能量更强、密度更高,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杭州一家心理工作室的咨询师告诉记者,这些防辐射产品和检测卡能够在网上热卖,很大一部分就是缘于部分民众过度恐慌。从抢购食盐到抢购酱油,从抢购碘片再到现在的抢购肥皂,不少人只要听到与“防辐射”沾边就围了上来。其实,日本核泄漏发生至今也仅仅是20多天,一些厂家就迅速并且大批量地生产出高科技含量肥皂,这很说不通啊。宣称肥皂“防辐射、祛辐射灰尘、日本核泄漏必备”,那么,这肥皂是否得到实验验证了呢?我们该说是中国某些领域的科研人员很厉害,还是该说这就是商家为谋利而打出的幌子呢?如果消费者能够稍加思考,是很容易找出其中漏洞的,也就不至于花368元钱买块普通肥皂了。所以,别让“防辐射”成了商家卖“天价”的理由。

  食品专家:

  简单的检测卡并不能对食品定性  

  除了“防核辐射”概念,记者发现网友们对“瘦肉精检测卡”、“三聚氰胺检测卡”也很热衷。在淘宝网搜索栏里输入这些关键词,能跳出几百个产品,价格在十几元左右。

  卖家称,瘦肉精检测卡的使用很简单,只要从猪肉里挤出两三滴组织液,滴在卡片上,如果检测卡变红,则表明猪肉有问题。卖家表示准确率高达95%以上。

  “三聚氰胺检测卡”的使用办法和瘦肉精检测卡基本一样,对液态奶或者奶粉加纯净水进行稀释,就可以检测了,如果结果呈阳性,就表示三聚氰胺超标。

  一位购买了三聚氰胺检测卡的妈妈表示,不管真假如何,反正一张只要几元钱,就当买个放心,现在小朋友的口粮问题太多了。

  不过有食品科学方面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检测卡没有科学依据,食品的成分确定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只有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才能进行正规检测,这种化学试剂的检测方法是不能定性的。如果消费者有这方面需要,最好到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去测试。记者 褚睿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