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数据观察来看,尽管紧缩性政策会缩减流动性,对商品市场形成利空的影响,但节奏并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导致的:其一是紧缩性政策具有滞后性。一般认为,加息周期对市场的影响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其二是由于物价上涨的惯性特征,即大宗商品价格在上行过程中趋向于继续向上。
这两个原因最终导致商品价格的走势和紧缩性政策实施的时间周期基本保持一致。在加息周期开始的前半年内,商品价格随着利率的上行而继续保持牛市格局。直至加息周期的后期,或停止进行加息时,商品价格才开始逐步回落。而由于目前流动性的主要输出国为核心工业国,因而这一结论必须等到欧美央行加息后期才有可能成立。新兴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加息行为会对商品市场的运行节奏有所影响,而不会对商品价格的基本走势产生影响。
全球性通胀向核心国传导
全球性的通胀从2010年开始发端于新兴国家和资源型国家。2009年开始,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全球性通货膨胀做了铺垫。而在危机后开始迅速复苏的资源型国家和新兴国家成为膨胀后的资本配置的主要目标。而主要以资源和制造业为主导行业的资源型国家和新兴国家在流动性介入后迅速出现通货膨胀。短短一年内,中国的CPI从1.5%上升至4.9%,而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的CPI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从2011年开始,通货膨胀开始通过制成品价格传导至发达国家。
而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动乱也对物价上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利比亚、叙利亚、埃及等都是中东产油国,尽管不是主要的产油国,但动乱殃及部分石油产量和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对全球油价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油价已经创出新高,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在欧美的CPI构成中,能源和食品所占比重较大,而食品价格也受能源价格制约。因而能源价格的上涨极大地推涨了核心工业国的物价水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能源和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使全球范围通胀压力加大。2月份OECD33个成员国CPI年率由上月的2.2%升至2.4%,达到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涨幅。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0.1%,涨幅较上月扩大了1.7个百分点,当月核心CPI涨幅为1.3%,涨幅与上月持平。
在OECD七个主要发达国家中,美、英、德、意等国CPI上涨加速。其中2月份美国CPI年率由上月的1.6%上涨至2.1%,英国由4%上涨至4.4%,德国由2.0%上涨至2.1%,意大利由2.1%上涨至2.4%。欧元区消费者价格调和指数(HICP)同比上涨2.4%,增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加拿大和法国CPI涨幅放缓,分别由2.3%下降至2.2%,1.8%下降至1.7%。日本则自去年12月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CPI年率不变。
通胀向核心工业国传导,意味着全球性通胀的全面到来,这一趋势的形成必将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通胀与反通胀对具体品种的影响
在经济全面复苏的大背景下,通胀与反通胀开始成为影响商品市场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早期会推高商品价格,而后期将导致商品价格回落。而由于目前各个品种所处的位置不同,基本面也不同,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走势也有所不同。分品种来看:
原油:
原油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核心因素。从目前原油的基本面上看,由于中东动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而油价将持续维持上行趋势,而由于目前原油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因而油价上行的持续性较好。而通货膨胀有自我加强的趋势,对油价也有助推作用。由于原油价格是全球定价,新兴国家很难遏制这种输入性通胀,而核心工业国对于目前原油价格也只能被动接受,因而油价仍将维持牛市。
有色金属:
金价是通货膨胀最大的受益者。从历史上看,黄金价格和CPI的走势基本呈现正相关。在目前的情况下,金价主要由避险需求推动。而在中东动乱和日本地震等影响因素逐步消退的情况下,黄金价格将逐步由通胀和反通胀这一矛盾接管。由于目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附近,因而上行的动能相对较弱,维持震荡偏强的判断,高位运行的格局不变,但政策对金价运行节奏的影响较大。
而在基本金属方面,铜价目前处于较高的位置,尽管长期仍看好铜价走势,但目前低迷的美国房屋市场和中国日趋严厉的宏观调控,使铜的下游消费受到限制,从而对铜价产生不利的影响。短期铜价可能震荡趋弱,但中长期来看,由于通胀的因素,铜价维持高位运行仍是大概率事件。而前期滞涨的品种,例如铝、锌等将会出现补涨的行情,在通胀因素的推动下,涨势可能加大。紧缩性政策对其影响并不大。
农产品:
豆类方面,由于目前大豆的基本面较好,而目前的位置和基本面不相匹配,豆油的价格甚至已经出现批零倒挂。因而豆类的下游支撑较好,但我国政府对豆类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因而上行的节奏将较为复杂。目前是南美大豆上市的时期,豆类在节奏上的把握可能存在一定难度。而由于豆类中豆油的基本面最好,因而推荐豆油为主要操作品种。
而粮食类品种中,小麦和早籼稻由于政府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因而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可能。但玉米有较大比例需要进口,因而具备上行的动力。但总体而言,粮食类品种的投资机会并不大。
作者:王慕朝 (作者系国海良时期货研究所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