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包容性发展,让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惠及所有国家,让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惠及所有人?周文重认为,这是亚洲地区每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亚洲经济在实现多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所面临的全新挑战。
从亚洲地区的现实来看,发展比经济增长问题更为突出,包容性发展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周文重进一步指出,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多年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最大不足,就是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还没有公平地惠及到社会的所有阶层,经济增长还没有充分带动整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个人的全面发展。
再以中国为例,包括住房问题、养老问题,以及人们日益关注的医疗、教育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环境、能源、就业乃至科学的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都构成了当代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尖锐挑战,而且这些挑战相互牵连,根本无法单个解决。
“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具有全面包容性的阶段,通过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的改革与发展,加以系统地、综合地解决。”周文重说,“把2011年的年会主题定为‘包容性发展’,也是明确针对亚洲经济发展的现实挑战以及地区发展潮流而研究确立。”
博鳌的全球角色
即将召开的2011年年会是论坛新一届理事会成立后举办的首次年会。
2010年4月,论坛理事会在博鳌举行换届选举,九位新理事当选。新一届理事会在构成上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除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外,法、美、俄等区域外大国亦首次有理事入选。
这些理事多为所在国或地区的资深政治家或企业领袖,具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新任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将率一批日本经济界领袖出席,并在年会期间举行题为《日本增长潜力的再认识》的国别分会。这是继2010年年会印度内阁部长首次亮相博鳌、印度企业家参会热情骤增之后,又一亚洲主要经济体积极参与到年会的讨论中。
对此,周文重表示,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开放性的论坛,参会代表中,来自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代表占三分之一,而理事会是论坛的战略决策机构,这有利于论坛的未来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针对“论坛趋于半官方化”的质疑,周文重指出,论坛的创始人均为亚洲资深政治家、原政府领导人,随着论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区内区外国家和政府领导人更加重视论坛,但这没有,也不会改变论坛的非政府性质。论坛从本质上是一个对话和沟通的平台。事实上,从论坛历年参会代表的比例看,政府官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企业界代表则占到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是论坛的参与主体。
周文重还强调,博鳌亚洲论坛不是一个中国的论坛,而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共同发起的国际性组织。随着亚洲经济实力的上升和亚洲国家相互合作意愿的加强,代表着亚洲声音的博鳌亚洲论坛也必将吸引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
立足亚洲、面向世界,这是基于论坛的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定位提出的愿景,也是基于年会参会代表的构成确立的关注点。每年出席年会的代表中,亚洲、欧美和中国的代表比例大体相当。
近年来,来自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代表数量有上升之势。周文重表示,年会举凡关于亚洲和全球经济的话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新兴经济体。2011年年会延续了这一趋势,无论从议题的设置、讨论的内容、嘉宾的构成上,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特色都将进一步突出。
“这并不意味着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排斥。事实上,由于亚洲和中国市场日益凸显的重要性,欧美跨国公司领导人出席年会的热情很高。就欧美参会嘉宾的规格和影响力而言,博鳌亚洲论坛是许多国际论坛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愿意为所有关心亚洲的人士提供参与的平台。”周文重说。
《瞭望》新闻周刊 王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