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年前,还有不少人怀疑,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四个特点各异的国家,能否聚在一起锻造出一块持久耐用的“金砖”,那么十年后的今天,“金砖国家”以其互利共赢的双边、多边合作,雄辩地告诉世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诞生绝非偶然。
巴西的阿苏“超级港口”项目,就是“金砖国家”互利共赢合作的明证。
从巴西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往东北280公里,是巴西国内目前最大的工程建设工地———阿苏“超级港口”项目的所在地。
从2007年开始,巴西首富、身价超过270亿美元的企业家埃克·巴蒂斯塔,开始斥资16亿美元在阿苏打造一座“超级港口”。预计到2012年港口投入运营后,它将成为巴西乃至南美名副其实的“超级港口”:港口每年可以处理6300万吨铁矿石,1000万吨钢铁产品,1500万吨煤,500万吨干散货和750万吨一般货物……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之间的经贸、投资、能源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开展,巴西的铁矿石、原油和大豆,如同巴西的足球一样,在中国受到欢迎;而“中国制造”则日益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统计,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五年间,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两倍,达到360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
2009年4月中旬,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前,胡锦涛对巴西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和巴西签署了中国武汉钢铁公司在阿苏港附近投资建厂的合作协议,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
时任巴西总统的卢拉说:“这是中国在巴西金额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考虑在阿苏港口附近建厂。
三亚峰会前,卢拉的继任者、巴西新任总统罗塞夫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以更好地造福于两国人民。
中国和巴西之间的互利合作,绝非偶然,它是“金砖国家”间互利合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之间的经贸、能源、投资等领域合作,也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扩大。
有人说,“金砖国家”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因为它们“太像了”,同时也是因为它们“太不像了”。
在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挑战,它们分享着关于发展的共同梦想,它们共同期待着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在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之间的发展优势互补,中国以制造业取胜,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以服务外包业见长,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丰富;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能源工业发达;而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国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五国携手合作,恰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共享。
志同才能道合,双赢才能持久。
下一块“金砖”
■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的数量更多了,块头更大了“金砖国家”在自愿、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大门总是敞开的。
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新成员,南非总统祖马将出席本次峰会,并签署加入该机制的正式文件。有分析称,南非作为“新成员”首次亮相,使三亚峰会具有特殊意义。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如何与南非互动,南非将为其他四国提供什么样的合作新机遇,以及彼此交流和协调的效果如何,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看点”。
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的数量更多了,块头更大了。正如“金砖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的那样,“金砖国家”既不是针对西方国家的“俱乐部”,更不是封闭排外“小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开放的,是透明的“金砖国家”在自愿、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大门总是敞开的。
“金砖国家”各具特色而又非常成功的发展道路,打破了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枷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
由美国经济学家和政府主导的“华盛顿共识”,核心是快速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但拉美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在实施“华盛顿共识”时,均遭遇到水土不服的难题。相反,饱受危机困扰的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在摆脱了西方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说教之后,反而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中较少受到冲击。
在“华盛顿共识”之后,有人提出了“北京共识”,虽然这一提法还未得到广泛确认,但毫无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以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必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一种并不强加于人的示范效应,而这种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共识,也许可以归纳为后危机时代的“金砖国家”共识。
“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正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吸引力:不管你曾经多么落后,不管你曾经遭遇过多少危机,只要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未来就是你的。
在许多分析人士看来,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下一块“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