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怀君 摄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以后一段时期,中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在12日发表的文章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如是说。
李勇的上述判断,是基于其对中国本轮通胀形势的分析。他表示,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
李勇指出,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中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从供求因素看,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李勇认为,之所以说以后一段时期,中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
自2010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
李勇是在论述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形势时作出上述分析的,他把通胀压力归为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除此以外,他还指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中期及长期矛盾,分别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受限,“稳增长”的压力较大;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调结构”的任务艰巨。(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