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使用防腐剂和添加剂,过期馒头被回炉,重新加工再来出售,而且在玉米馒头中随意添加色素,这样的馒头每天大量流入上海的大超市如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等。(央视《今日观察》4月12日)
当公众为审美疲劳纠结时,频繁出现的问题食品带来的审丑疲劳更让人痛苦。即以馒头回炉为例,虽令人愤怒,但并非个案,4月12日《广州日报》就报道了“到期面包回炉再热卖”的新闻。
无论馒头回炉还是面包回炉,其实看点不是回炉,而是过期。如果安全食用期内的馒头回回炉,倒也问题不大,而馒头已经过期再回炉,显然就是愚弄和坑害消费者。在回炉过程中,一系列“装扮”令人备感惊悚,如添加山梨酸钾是防止馒头发霉;再比如,用甜蜜素代替白糖——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允许添加甜蜜素的食品种类是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并不包含发酵面制品;此外,回收馒头+着色剂=“玉米馒头”。记者还发现,工人们在添加各种添加剂时,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想添加多少就添加多少……
本已过期的馒头,要想重出江湖,必然经过一番捯饬和涂抹,否则必然露馅。而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厂家或商家摈弃道德血液,惟利是图,将民众的健康安全抛之脑后,也并不让人过于讶异。费解的是,这些回炉馒头都销往一些知名的大型超市,核查防线为何一击即破,监督制度又为何轻易瓦解?
报道中有一个细节:迪亚天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验货时不检测色素,只检测大肠杆菌、细菌总数。话虽若此,记者发现,在卸完馒头以后,工作人员只核对了数量,随后就交接了手续。很显然,如此检测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检测。
更可怕的是,连监管也是夹生的。无论是制售问题食品,还是让回炉食品重入超市,理论上都会遇到监管部门的盘查,但不少监管流于形式。据工人透露,给玉米馒头加色素,若被工商部门查到,要被罚死。因此,工商部门来查时,肯定要藏起来,不能给他们看见。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为了逃避检查,还专门想出一套对策——办公室人员称:“一般来说馒头的话,一个月抽查一次,他们来检查,我们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监管人员如此好骗,不是说明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走走过场。
监管一旦夹生,馒头必然回炉。几乎每起食品安全事件都与监管者失职渎职有关。3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食品安全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法律利器,监管部门只有执行到位,全力维护法律尊严,法律利器才能发挥威力。无独有偶,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立案侦查一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的职务犯罪案件。这说明,对一些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国家坚决零容忍,这也倒逼监管部门恪尽职守、监管到位。
不怕馒头回炉,就怕监管夹生。确保食品安全,既要靠制售者守法,更要靠监管者的监管到位。一定程度而言,制售者的守法意识是靠不住的,因为连知名超市都敢销售数量甚巨的问题馒头!因此,就更需要监管者守土有责,主动出击,并且击出效果。
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