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第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从当前各金融机构公布的预测数据来看,第一季度GDP增速环比回落,CPI增幅突破5%,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CPI破五几成定局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3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先回落再小幅上涨,总体价格水平比2月份有所回落。不过,分析人士普遍认为,3月CPI同比增幅预计将达到5.2%-5.3%的水平,考虑到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同为4.9%,因此,第一季度CPI同比涨幅超过5%的可能性较大。
中金公司认为,3月下旬食品价格上涨较明显,预计当月CPI同比上涨5.3%,创出本轮物价上涨以来的新高。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3%或许并非是本轮通胀的最高点,中国CPI或将在六七月份见顶,而下半年的通胀压力将有所减弱。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PI在下半年可能出现下滑。“一方面,日本地震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而生产链断掉之后对生产资源的需要自然减少;另一方面,欧洲央行迈出了加息的第一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国际资本利用低利率贷款投资大宗商品的热情。因此,这两大因素有可能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
一位证券公司的宏观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出于未来两三个月物价进一步上涨的压力,6月份再度加息的可能性相当大。
GDP环比回落明显
除了CPI走势,第一季度GDP同样是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9.5%的GDP同比增速是各界普遍预测的中值。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第一季度GDP将同比增长9.6%,较去年四季度的9.8%小幅回落,但从环比增速来看,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将明显低于去年第四季度。
日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受国内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中国3月份进口额再度超过出口,受此影响,中国第一季度累计逆差达到10.2亿美元,为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从接连几个月的贸易逆差,以及近期制造业及服务业PMI指数整体趋弱的态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已经较为明显。”孙立坚指出,“尽管今年经济增速放缓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宏观调控加上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令人担忧的是,当前贸易逆差的出现并非是国内消费旺盛所致,而是由于政府主导的进口增加以及进口价格上涨所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反映出中国的产业经济正在脱离旧的生产结构,但新的增长点出现尚需时日。”
孙立坚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也引来了不少分析人士的担心:在通胀高企且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但孙立坚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中国的固定投资仍在继续,只要政府不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则不成问题。只是流动性泛滥的后遗症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记者 付碧莲 发自上海 《 国际金融报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