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定物价是今年最为紧迫任务

2011年04月14日 07: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开局良好。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些表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

  会议认为,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

  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既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

  (二)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部署,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国际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三)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计划等安排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这一手也不能放松。

  (四)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切实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进一步落实早稻种植面积,强化春播科技指导和服务,搞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加强农资供应和保障,努力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继续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创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六)下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提高能耗和排放标准等准入门槛,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七)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改善消费环境入手,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依法查处各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着力做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问责制,完善绩效考核,严肃责任追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新华社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