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津劝业(600821)第二大股东增持夺权,时隔不久银泰系强攻鄂武商A(000501)控股权。2011年以来,偃旗息鼓多年的百货业控制权之争再度打响。前有现金储备诱惑,后有商业地产增值预期,机制僵化的地方国资系百货资产,早已被进取的民企觊觎。而在股权分散的背景下,国资系百货引入民企战略投资者,就如同“引狼入室”,狼与主人的斗争反过来可能推动百货业的资源整合及市场化进化。
鄂武商:
银泰咬住肥肉不松口
3月29日,鄂武商A公告,浙江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浙银投与关联方共持有鄂武商A股权达22.72%。银泰系持股比例从而超过了鄂武商第一大股东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一致行动人持有的22.69%。
几经较量,4月11日,鄂武商A又公告,银泰系4月6日通知公司,其持有公司的股权达到23.83%。这再度迫使武商联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来增加持股比例。最终,武商联及关联方国资公司、汉通投资,一致行动人经发投、开发投合计持有鄂武商A23.99%的股权,保持公司控股权不被剥夺。
这已不是银泰系第一次对鄂武商控股权发起进攻。2006年初,鄂武商公布股改方案,经过股改,武汉国资公司持有鄂武商股份将由29.75%降为17.23%。而银泰系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收购未过户法人股以及享受股改对价等手段,到2006年4月3日鄂武商实施股改方案时,持股比例已达14.72%。
股改之后,又经过持续一年左右时间的较量,银泰系取得了鄂武商22.62%的股权,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股东,并由此开始了与武汉国资4年的僵持。
银泰系多年来对鄂武商控股权虎视眈眈,主要是受三大利益驱使。
首先是鄂武商丰厚的现金储备。年报显示,鄂武商2010年营业收入105.37亿元,净利润2.9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持有19.84亿元货币资金。“如果能够以1亿元的增持成本,获得近20亿元资金的使用权,这足以促使缺钱的银泰系争夺控股权。”业内分析人士如是说。
其次,银泰系更想拿到鄂武商在武汉成熟商圈的物业。鄂武商门店多在核心商圈且具自有物业的优势,在地价持续上涨的今天尤为明显。据悉,银泰百货今年初表示要在5年内于湖北开20家门店;另外,银泰系在武汉还有众多的商业地产项目。
最后,地方国资重组百货业预期。鄂武商是武汉国资委打造武汉商业航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拿到了鄂武商的控股权,就可以与武汉国资委进行利益博弈。
走到如今这一步,却是武汉国资当年一手造成的。
2003年4月24日,上海市一百、华联、友谊及物资四大集团合并,成立百联集团。百联集团按不同业态对下属公司资产重新整合,初步形成两个百货集团、一个连锁集团和一个物流集团,在业内被称作“百联模式”。合并后,百联集团迅速稳坐全国商业龙头老大地位。这使得武汉国资委羡慕不已,跃跃欲试。
武汉商业之发达有目共睹。截至2005年底,武汉市国资委下属的武汉国资公司掌控的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家公司总资产分别为33亿元、28亿元和23亿元。组建商业集团打造商业航母,武汉国资委的信心满满。
这一背景下,2005年7月,武汉国资决定引入银泰系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武汉行业航母的打造。2005年进入鄂武商之后,银泰系便迅速增持直逼武汉国资的控制地位。虽然在2006年底争夺控制权失败,但银泰系也未退出,而是等待反扑的时机。
在此期间,武汉商业整合也在缓慢进行中。起初,武汉国资委成立了武商联集团,用于整合鄂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并承诺三年内解决同业竞争。但是,4年过去了,武汉的商业格局依然维持现状。在外界对武汉商业整合慢慢失去耐心的时候,银泰系暴起再次夺权,而武汉国资方面则不断通过停牌来寻找新的一致行动人以应对。控股权争夺由此白热化。
自4月11日鄂武商配股方案获证监会通过后,公司股票连续两天放量上涨,银泰系有可能借机增持争夺控股权。而在多次签署一致行动人之后,武商联有哪些牌可以应对,仍然值得关注。好戏正在上演。就在今日(4月13日),根据百大集团简式权益变动公告,银泰系持有鄂武商的股权比例已达24.48%,再次成为鄂武商的大股东。
津劝业:
中商联找借口虚晃一枪
与鄂武商控股权的白热化争夺相比,津劝业的控股权争夺已趋于平静。
不同于鄂武商的优良业绩,最近10年,津劝业净利润累计亏损1.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从7.51亿元降至5.52亿元。公司每年只有不到2%的净资产收益率。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业绩乏善可陈的公司,津劝业二股东天津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与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却打着“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口号,在今年年初展开了一场津劝业控股权的争夺战。尽管津劝业董事长张立津表示,两大股东交往5年多来,合作得很愉快,不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持津劝业前半年,中商联还在逢高减持津劝业,而一些一直关注浙江股票的自然人却在加仓,并现身津劝业十大流通股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