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通胀避险齐至 金价高位震荡(2)

2011年04月14日 15:11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欧经济复苏步伐坚定

  通胀和反通胀博弈推动金价

  由于美国经济稳步复苏,预计二季度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美联储3月10日公布的《美国资金账户流量》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家庭净资产增长3.8%,达到56.8万亿美元,显著高于2009年一季度的低点48.75万亿美元,但仍低于2006年和2007年的64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美国家庭净资产是指房屋、支票账户以及投资的总额与抵押贷款、信用卡等债务的差额。报告认为,家庭净资产增长主要是去年美国股市上涨所致。美国家庭直接持有的股票市值在2010年第四季度末已达到8.5万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2.3%。通过养老金、保险公司以及共同基金等机构间接持有的股票市值9.66万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近10%。

  美国3月份失业率降至8.8%。截止3月12日,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降幅首次高于预期,表明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就业市场持续好转。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四周移动平均值减少7000人至386250人,创下2008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第一,长期失业(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人数超过625万,占失业人口比重得44%。第二,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主要是25岁及以上年纪的大学以下学历人员。第三,打短工人数大幅增加,大约是危机前的两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17日称,2月份工业产值同比增加5.6%。美联储周四发布的工业产值报告显示,2月份产值增加的行业包括汽车、家电、商用设备、服装、家具等行业。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3月17日表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1月份中西部制造业指数由去年12月修正后的83.2上升至84.1,进一步证明这一美国工业核心区正逐步复苏。

  但是新披露的新屋开工数和建筑许可仍处于历史低位,房屋市场成为整个美国经济复苏的一块短板。但这并不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主基调。

  由于欧元区核心国复苏稳健,并且通胀压力不断加大,货币政策措施收紧势在必行。4月7日,欧洲央行率先宣布加息25个基点,拉开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的序幕。

  短期看,随着主要国家经济走强,货币政策收紧,欧洲危机宣布告一段落。中长期来看,由于欧元框架尚不完善,南欧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欧元区核心国与非核心国之间博弈仍将继续,就业形势在较长期维持疲软。

  在欧美经济全面复苏的背景下,全球性的通胀开始扑面而来。首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持续上涨超过两年时间,物价水平持续高企,已经构成了实际上的通货膨胀。但由于美国的CPI中,居住类价格占据42%的权重,其次是交通运输和食品饮料。而过去的1年中,美国房屋价格和原油价格涨幅并不大,这也导致美国的CPI持续低迷。但从另一个指标——含通胀的国债收益率中可以看到,长期隐含的通胀水平已经接近危机前水平。而短期的隐含通胀率已经创出新高。这表明如果排除CPI的衡量方法,物价水平已经持续升温,并有演化为通货膨胀的趋势。

  最近,欧洲和美国的货币管理机构也再度提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紧缩货币政策。笔者认为这是监管层对于物价水平的担忧的表现,间接说明在经济全面复苏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已经越来越引起监管者和市场的关注。

  美联储的加息会导致其他各国的跟进,但从历史的观察来看,加息的行为和商品价格上行的时间区间基本保持一致。这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效果是滞后的,在加息的过程中,通胀持续发酵是大概率事件。

  新兴国家方面,俄罗斯央行3月25日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当前有迹象显示,俄罗斯通货膨胀上升速度正在放缓,而且经济增长弱于预期。俄罗斯央行把针对企业非居民存款的准备金率上调了100个基点,至5.5%,把其他类存款的准备金率上调了50个基点,至4%。俄罗斯3月份CPI升幅继续下降,但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3月17日,印度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提升利率至5.75%。据报道,印度2月份通货膨胀率意外达到8.31%。该国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1月份8.23%的通胀率,而央行之前预测本月通胀率将回落到7%。

  巴西央行3月2日决定加息50个基点至11.75%以抑制通胀,这是巴西央行3个月内第二次上调利率。巴西在截至2月中的12个月里,通胀率升至6.08%。3月22日巴西央行行长亚历山大·托姆比尼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将采取新措施遏制消费信贷迅速增长,为巴西过热的国内需求降温。

  通货膨胀的全面展开和通胀与反通胀的博弈将使得金价受益,在目前高价位上,金价可能出现持续创出新高的行情,最低限度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王慕朝 (作者系国海良时期货分析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