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压力,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频频祭出货币政策工具,多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当前流动性过剩迹象初步缓解。
央行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6.6%,前期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呈现出平稳回调的好迹象。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将成为当前央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重要考验。
百日内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出手效果彰显
今年以来,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央行先后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不断开展以资金回笼为主要方向的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货币调控措施,通过控制货币供给等各项措施,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进而起到释放经济信号、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去年年底我国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由此进入到一个相对频繁的时期。在去年四季度,央行进行了一次加息和三次准备金率上调操作。
不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节奏更为紧密,这一时期也成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次数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一系列措施,当前我国大中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20%的历史高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达到3.25%和6.31%的水平。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后,累计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万亿元。
在诸多货币工具作用下,我国银行贷款增长也一改在历年年初必然井喷的规律,增长规模在今年一季度有所收缩,广义货币同比涨幅从去年一度超过30%的水平,逐渐回落至目前的16.6%,进一步向增长目标靠拢,可以说,当前我国货币环境正逐渐向常态水平回归。
在经济趋冷阶段释放货币、动用扩张的经济政策;在经济趋热阶段动用收缩措施,让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这是我国央行一贯的调控思路,也是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控的主要特征。央行有关人士认为,较过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言,当前稳健的货币环境对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年底我国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由此进入到一个相对频繁的时期。在去年四季度,央行进行了一次加息和三次准备金率上调操作。
不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节奏更为紧密,这一时期也成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次数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一系列措施,当前我国大中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20%的历史高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达到3.25%和6.31%的水平。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后,累计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万亿元。
在诸多货币工具作用下,我国银行贷款增长也一改在历年年初必然井喷的规律,增长规模在今年一季度有所收缩,广义货币同比涨幅从去年一度超过30%的水平,逐渐回落至目前的16.6%,进一步向增长目标靠拢,可以说,当前我国货币环境正逐渐向常态水平回归。
在经济趋冷阶段释放货币、动用扩张的经济政策;在经济趋热阶段动用收缩措施,让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这是我国央行一贯的调控思路,也是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控的主要特征。央行有关人士认为,较过去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言,当前稳健的货币环境对于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