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行业“地震” 瓷都福建德化陶瓷业谋升级

2011年04月16日 1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德化4月16日电 题:行业“地震” 瓷都福建德化陶瓷业谋升级

  作者 张晴雯 林永传

  屡遭反倾销制裁 中国陶瓷业“地震”

  3月17日,欧盟对产自中国的瓷砖做出了反倾销初裁: 1500家中国陶瓷企业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半年后将公布终裁结果。

  此消息在国内陶瓷界内掀起轩然大波。“中国陶瓷行业相当于发生了一场‘地震’,2011年中国陶瓷行业对欧盟出口同比降幅将达50%。”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这项高额惩罚性关税将从今年3月17日起到9月16日执行半年,9月17日将最终决定是否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名义上留给中国企业抗诉的时间还有半年,实际上已希望渺茫。蓝卫兵说,欧盟委员会拟定的反倾销调查“替代国”是美国,资料收集期限为10天。“以美国的生产成本和中国比,最终裁决结果可想而知了。”

  欧盟此次反倾销立案,已是中国陶瓷10年内遭遇的第六次反倾销调查。从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连续遭遇来自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厄瓜多尔等国的反倾销措施,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

  质量比肩欧洲 德化瓷未受冲击

  位于闽中戴云屋脊的中国瓷都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记者从德化县经贸局获悉,在这场“地震”中,德化陶瓷业并未受到正面冲击。涉及的1500家中国陶瓷企业,没有一家是德化瓷。

  “我们仔细研究了欧洲的陶瓷产品,得出结论:德化陶瓷产品在质量上不会逊色欧洲陶瓷。”做陶瓷外销的环宇陶瓷有限公司总裁黄美罗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

  “我们的一些产品,其技术领先欧洲二十年,但价格却远远低于同类欧洲产品。”黄美罗表示:德化陶瓷业无论从技术还是设备方面来说,总体水平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其实我们的陶瓷,在质量上不会逊色于欧洲陶瓷,只是在产品风格、样式等细节上不如欧洲陶瓷。”

  黄美罗分析说,价格差异并非来源于技术,而是设计细节和营销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这是怪异的现象:按道理,当德化陶瓷产品的技术超过欧洲产品,价格就应该比欧洲产品贵上几倍才合理。

  针对该情况,德化县工商联主席、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认为,首先,要打开欧洲陶瓷市场,必须先了解欧洲人的消费心理,陶瓷企业可以先派人到欧洲调研,了解欧洲的民俗风情、感受欧洲文化,进而将这些因素结合在陶瓷产品研发设计当中;其次,企业要有先进的营销理念,泉州陶企在攻占欧洲市场时可以考虑聘请国外的营销人员;最后,在产品质量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使质量达到要求,因为欧洲人十分注重信誉,如果发生退货现象,哪怕一次,都很难再取得欧洲人的信任。

  成本飙升 产业升级是关键

  在采访中,无论是陶瓷企业主,还是相关部门政府官员,都认为虽未直接受到冲击,但这场反倾销还是对德化陶瓷业再度敲响警钟。

  与欧盟反倾销接踵而至的是,陶瓷色料所需原材料的价格成倍飞涨,直接引起色料出厂价格的提升。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或将引起色釉料行业及陶瓷行业的再次洗牌。

  一家企业主告诉记者,色料等原材料价格的暴涨非常惊人,硅酸锆从年前的90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8万元/吨,氧化锆从年前的2.2万元/吨上涨到目前的3.6万元/吨。

  据介绍,陶瓷色料主要有两类,一是澳大利亚的增白粉,因澳大利亚水灾影响,价格上升;另一种是含黄金、钒等贵金属材料。

  该企业主告诉记者,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陶瓷等产能过大,导致色釉料方面需求量大,而国外原材料的产能并没有大幅提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

  据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应对,企业应该寻找替代品,生产无釉砖,减少花料,尽量生产出节能环保减排的产品,硅酸锆可以用镁替代,可以使成本下降5%左右。

  无论是欧盟反倾销也好,色料等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也好,虽未直接震及,然而“震感”不小。赖耀清指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德化瓷最重要的是继续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科技兴瓷战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实现陶瓷产业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此外,赖耀清认为,德化品牌建设工作仍需“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打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工艺大师品牌相结合的组合拳,以此带动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