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央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雷霆手段控制通胀猛虎

2011年04月18日 13:0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报道,为了控制过快上涨的物价,央行再次出手收紧流动性。昨天(17日)下午五点,央行宣布从2011年4月21号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距离加息只有10天,央行的调控频率加快,能否把通胀这只老虎牢牢关住,大家拭目以待。

  经过本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再创新高。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6.5%。当然,在央行公布金融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之后,央行出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距离加息如此之近,又在意料之外。

  其实,一天前,博鳌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的那段过多了就要收回来的讲话已经预示了央行雷霆手段即将展开。

  周小川: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问题,都是取决于条件,从国际经验上来讲,也没有明确的一个尺度。中国的情况,过去这么多年我们有国际收支双顺差,有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危机期间使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导致了过多的流动性,你觉得过多了才要收回来。

  周小川说的收回来,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也就是通常说的RRR。央行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在储户挤兑的时候有现金保障,要求商业银行按一定比率将存款的一部分上缴央行,这个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在金融市场,这个比率可以限制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进而减少市场上流动的现金。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由于输入型和内生性的双重原因,中国流动性时刻发生变化,因此央行每个月都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变化进行宏观调控,实现收回来的目的。

  左小蕾:这个流动性每个月都在变化,美国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这些流动性千方百计到各个地方无孔不入,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升值,你又上调利率,这些都对它有很大的吸引作用,所以每个月外汇占款都增加。

  但是左小蕾不认为这种有节奏的调整会很快产生效果,因为宏观调控作用一般滞后,正因为如此央行才会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

  左小蕾:他又不能一次性把这些问题都解决,而且流动性每个月都产生,所以货币政策一定是一步一步累积对它的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完全不赞同左小蕾的观点,他认为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何时做出决策要根据形势调整。

  鲁政委:把每两个月加一次息,每一个月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视为是有策划的,如果未来政策不转向未来都将按这样执行,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这个都是取决于当时的需要和形势的,我们预计未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应当不会再有这么高。

  谈到形势,鲁政委分析,本轮密集调控主要因为一季度的数据表明,可喜的是经济增长超过预期,因此证明经济还在健康发展。

  鲁政委:但是呢苦恼的是通胀本身也是超预期的,信贷的水平、M2的水平也是超预期的,所以不能说所有的都是不乐观,中间也是有好有坏。但站在控制通胀的角度来说,超预期的增长和物价的超预期都指向通胀的压力依然比较大,未来的政策还需要继续的紧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从银行的角度谈起,他认为银行体系内还有进一步收缩的空间。

  赵锡军:银行放贷的动力和增长的流动性,这两方面都决定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还要进一步的加以调控,进而达到调节价格上升压力的这个目标。

  但毕竟这次上调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很多银行都表示上调的空间很小。鲁政委告诉记者,商业银行和央行一个站在微观角度,一个站在宏观角度,因此说法不一。

  鲁政委:这个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作为商业银行来讲,他觉得给定我的贷款还依然需要增长,当然你的准备金的调整是没有调整空间的;但是人民民银行就觉得我调准备金率就是为了抑制你贷款的增长,你的贷款的增长应当为我的调整让路,所以在正中情况下,是有空间的。

  鲁政委从银行间市场利率降低和股市最近上扬分析,流动性依旧很宽裕,仅仅银行体系内的资金都很难控制。而央行公布的数据中,其实银行贷款只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央行对于另一半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更难直接调控。这一部分资金也表现得很不安分,几乎炒什么,什么就涨价。不过,左小蕾认为,至少要先管住银行体系内的这部分资金,才能逐步兼顾另一半。

  专家认为,为了通过控制流动性平抑物价,央行可能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毕竟本次上调只回收了约3600亿元的流动性,而市场的流动性远远在万亿元水平,央行本周很可能通过发行央票,甚至长期央票的方式,进一步回收流动性。

  (记者何京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