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慈善事业仍处在蹒跚起步的阶段,慈善伤不起,网友伤不起,公平正义伤不起。在这种语境中,应从监督个案入手,痛击一起起放肆的公款吃喝、伤害慈善公信力等行为,最终使慈善纯粹一些,慈善机构清白一些,如此,才能完成自我救赎,重塑自身公信力;同时,法律硬一些,制度有力一些,乱象才会少一些,公众才会多一些信任投票。
15日,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肖雪慧在微博转发了一张餐饮发票,因发票付款单位为“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且消费金额达9859元,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昨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官网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卢湾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的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标准,目前已责成卢湾红十字会退回全部超标款项,并将对全市红十字会加强监管。核查结果为:资金开支渠道为卢湾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业务经费,确认为非社会各界捐赠的救灾救助款。(4月17日《新京报》)
万元餐的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已经为卢湾红十字会想好了美妙的借口,并拟好了辩解词,“本会宴请的是全区的低保户”;恐怕是“栽赃”,因为“发票抬头可以随便开,如果发票真的是拿去报销的话,就不会被拿来曝光”……然而,调查结果一出来,不免让人面面相觑,原来真的是卢湾区红十字会所为!更让人错愕的是,相关部门称,资金来源为工作业务经费,并非善款,且仅让高出标准的餐费,一退了之。
这一“处理”(如果称得上处理的话)结果,自然不能服众。试问,何谓工作业务经费?违规了难道自掏腰包就可了事?再说,自己调查自己,公信力几何,谁来判定究竟是工作业务经费还是善款?
一个半拉子调查,带来一个软绵绵的处理结果,不可能冰释无数网友的疑虑和焦虑,而可确定的是,这张餐饮发票令公众的善心再次遭受了严重挫败感。
有网友叹息,卢湾区红十字会吃掉了老百姓的信任,善款善用变成了善款膳用!更有一众网友直言不讳地坚称,再也不捐款了,特别是不向红十字会等公共慈善机构捐款。应该说,即便红十字会确有公款吃喝的行为,也不能因噎废食,但不少网友之所以如此决绝,显然是伤透了心,是对一些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投了不信任票。正如有网友建议,从现在开始,在其没有公开所有账目让社会监督之前,对其活动不捐、不理、不传播。
慈善事业被称为“玻璃缸里的鱼”,惟其透明,才能提升人们的信任和慈善热情,遗憾的是,现实中,不少时候善款不能善用,或被侵占,或被克扣,或被挪作他用,类似的事情多了,不少捐赠人便不得不抛开慈善机构,选择面对面的直接捐赠,即,将善款、善物直接送到需要者手里。这种做法耗时耗力,但实属无奈,也是对相关慈善机构的讽刺。日前,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民政部正在起草关于慈善捐赠透明的相关政策,以期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规范慈善组织,就应该让阳光照进去,既规范慈善组织如何使用善款,更规范慈善组织本身的活动情况。
本次“万元餐”又是网友爆,由此引发公众的感叹:监管制度何以一再苍白无力?如果没有网友爆,诸如天价酒单等等荒诞的公款吃喝,一定不为人所知。有网友分析,无论是万元餐还是天价酒单,都可能是“深喉”所为,甚至不排除是内部斗争。应该说,不管是何人、为何揭曝,公众需要确定的是,是否属实,一旦属实,该如何惩处?更要追问的是,为何依赖网友爆的方式,公众才间或知道一些丑闻?网友爆毕竟只是非典型性的样本,不具有常态化,如果没有“深喉”透露出去,谁会发现?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一再制定措施严禁公款吃喝,一些部门为何敢于顶风作案,究竟是制度太疲沓还是问责太绵软?
我国的慈善事业仍处在蹒跚起步的阶段,慈善伤不起,网友伤不起,公平正义伤不起。在这种语境中,应从监督个案入手,痛击一起起放肆的公款吃喝、伤害慈善公信力等行为,最终使慈善纯粹一些,慈善机构清白一些,如此,才能完成自我救赎,重塑自身公信力;同时,法律硬一些,制度有力一些,乱象才会少一些,公众才会多一些信任投票。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