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20日在北京发布《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0-2011)》。今年的黄皮书聚焦智利,探讨这个即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首个南美经济体对地区发展的启示。
黄皮书指出,2010年是拉美独立运动200周年,但20世纪中期以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世界GDP总量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7.8%左右,50多年间几无增加。
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8月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对全球213个经济体的划分,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33个经济体中,除了4个加勒比岛国和仍属于“低收入”行列的海地,其余28个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
对于某些国家在同一收入水平徘徊而不能向上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们把这一现象视作经济学理论的“中等收入陷阱”典型。拉美国家中85%都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且“滞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7年,所以有学者也将“中等收入陷阱”与“拉美陷阱”相提并论。
但是,已经在中等收入水平徘徊了41年的智利或许能成为破解“拉美陷阱”的突破口。
黄皮书指出,2010年1月,智利与“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签署协议,正式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于2012年超过1.2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水平。
拉美黄皮书的《智利特别报告》指出,智利以其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成功转型,还即将成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首个南美大陆经济体。
黄皮书认为相较于其他拉美和加勒比经济体,智利成功转型的示范性主要有三点:
——经济转型方面,智利通过不断加强财经纪律、维护央行独立性地位、稳步推行浮动汇率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的“结构改革”,保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稳定,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社会转型方面,智利历届政府不断提高公共社会支出规模,加强市场对资源的调节和配置,并辅以有效的社会政策,提高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
——就政治转型而言,皮诺切特之后时代的智利政府一方面提出“原谅和忘却”原则,推动实现民主和解;另一方面较好地把握了宪政改革节奏,保证了转型期间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记者 张源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