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陈佳贵: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2011年04月25日 0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5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获悉,4月18日,《中国经济学年鉴2010》出版发布会暨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任、学部委员陈佳贵表示,要顺利实现2011年的各项经济目标,保持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就要处理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与治理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同时,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陈佳贵发言认为,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三月份政府做的报告,中央的、政治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中央经济工作会,都明确了要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说明通货膨胀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初步显露出来,今年通胀压力在进一步增强,二月份与一月份持平,三月份上升到5.4,平均也达到了5.0。今后几个月通胀的压力,应该说还很大,全年CPI有可能超过4%,政府预警是4%,但实际有可能超过4%。对于前景有很多看法,有的说今年是前高、中稳、后降,但也有人认为根据去年的判断,去年是前高后低,但实际走向去年是先低后高,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还不是太一致。

  陈佳贵表示,造成通胀压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至少有几个方面:

  一是流动性过剩。中国现在是流动性过剩,新型经济体流动过剩,全世界也都存在这个问题,包括发达国家,经济上遇到了金融危机,现在也都在加息。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十一五”期间,年均GDP增长速度到达了11.2%,从93年以来,增加的速度平均也在10%以上,这个速度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持续了很长节但。

  三是农业的基础不稳固,农业成本增加,受灾害等的影响对价格产生了波动,导致价格上涨。

  四是成本上升。

  五是输入性价格上涨,国外的大宗原材料、大宗商品涨价,比如石油、棉花、粮食涨价,影响着我们产品的价格。

  在此基础上,陈佳贵认为必须区分一下:哪些因素是合理的,哪些因素是不合理的,哪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制的。陈佳贵认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合理的。就是价格上涨是合理的。与经济发展的大政策一致的,比如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去掉农民的收入,农产品价格过低肯定不行,一个是靠补贴,另外一个是价格,而且现在的农产品价格有一部分比国外低,而且农产品上涨是长期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另外是劳动工具上涨,这也是合理的,也要调整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低,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低,要低就要提高,上涨也是合理的。资源性商品的上涨,比如税收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调整、改变肯定会引起价格的上涨。这些应该是合理的。但是,也不能一下涨得太多,一方面要做到价格逐步上涨,另外一方面要增加供给,比如农产品,要通过增加供给来解决,而不光是一个方面的措施就能解决的。

  第二类是不合理,但是不可控的。比如说收入性价格上涨,国外价格上涨是没有办法,我们能做到的,比如国内减少需求,那就是要通过经济需求来减少价格上涨,但本身很难做到。

  第三类是不合理,但是可以控制。比如说流动性过剩,这就不是客观的趋势,这完全是政策造成的,这个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因为过去控制得不好,特别是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当中,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制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变成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九年了利率增长了一倍。前些年外汇增长这么快,外汇增长就必须用基础货币,这也导致流动性过剩,这是可控制的,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关系的。另外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至少是偏快,这也是可以控制的。

  陈佳贵表示,要解决抑制通货膨胀,就要区分哪些是有办法的,哪些是应该采取措施降低上涨幅度的。因为造成通胀压力的因素是长期积累的,因此抑制和治理通胀也需要一定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太急了,采取不必要的行政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个人看法,在两三年时间内,使CPI回落到3%以下是有可能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就是说今年计划是4%,也可能会超过4%,明年有可能计划会在4%左右,通过两三年时间再回落到3%,陈佳贵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有可能的。(中新网财经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郑祥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