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25日电(记者 江耘)在商言商,在百年商大同样言商。今年,是浙江工商大学建校百年,多位浙商代表走进校园内,与学子们就在校创业等问题进行讨论。
5月8日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浙江工商大学,与浙商有着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从浙江省新式商业教育的先驱杭州中等商业学堂一路走来,经历16次更名,始终没有脱离“商”字的百年商大,应该怎么样去培养更多的杰出浙商?
“百年商大 世纪浙商”论坛是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的一块重头戏。本次论坛邀请了贝因美董事长谢宏,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德潭,开元旅业董事长陈妙林,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绿盛集团董事长、大学生创业联盟主席林东等知名浙商把脉持续升温中的大学生们自主创业现象。
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创业不是卖茶叶蛋
“毕业就立即创业是一种误导,创业要站在国家产业的高度上进行,不能简单地把卖茶叶蛋、开奶茶店也理解为创业。”宗佩民说。
宗佩民表示,他不太愿意投资大学生创立的企业。他认为,创业应该作为一种理想和精神灌输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一个人要在经过学识的积累、就业经验的积累以及市场的检验才能看出是否具有企业家的潜质。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对于创业态度也很明了:大学创业成功的学生可谓百里挑一。没有充分的准备,匆匆创立公司并非明智之举。
学生周佳奇对宗佩民的观点表示赞同,曾经在大一和大二尝试过创业但放弃的她更倾向于先进职场。“等到有一定的积累以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去突破。”在周佳奇和她的同伴们看来,大学阶段积累一定的人脉、资金基础以后,才有可能成功,大学生经过积累以后经过社会的洗礼有更加高的成功率来进行创业。
浙江开元旅业董事长陈妙林:读书有用
浙江开元旅业董事长陈妙林虽然是成功的企业,但是面对大学生们,他一直自嘲只有初二学历。因此,他也一直跟在场大学生强调“读书有用”论。
虽然因为文化大革命爆发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导致初中未毕业,但是陈妙林告诉大学生们,他一直在学习,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就先拿初中文凭,后来拿高中文凭,后来再拿大学的文凭,读研究生。一直到现在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他还在学,不断的研究新的政策,把握市场风向,真正贯彻着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我们这一代人也注定了先天不足,后天再补,所以希望你们大家珍惜这样的一个学习的好时光,要认真的学习,否则的话像我们这样补的话还是补不回来。”陈妙林用“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来告诫在场的学生们。
贝因美董事长谢宏:创业更需要学识的积累
“创业能否成功,与时代背景、是否具有商业天赋以及能否坚持学习息息相关。”创业“过来人”贝因美董事长谢宏则建议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珍惜学习的好时光。
谢宏以自己为例,向在场学生们讲述了学识积累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大学时虽然读的是食品专业,但他却把学校图书馆里管理学、经济学之类的商科书都看遍了,没有这些积累来拓宽思维,他就不可能成功。
创业离不开学识的积累,对于这一点,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也深表赞同。从一个教育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罗卫东也不大赞成学生在校期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而应抓紧学习时机,为创业打好基础。
“学生‘创业’的概念不能被狭窄化,”罗卫东说,“学生在学校里调动社会要素,办好一个学生社团在一定意义上也应该算是‘创业’,也完全能锻炼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拥有这些能力,将来创业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得多。”
教育专家:创业热源自对物质追求的浮躁
对于造成创业热的原因,罗卫东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创业热是由于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产生的浮躁,以及就业难的说法经传染而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而引起的。
“其实工作岗位并不缺,缺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许多人不愿放弃自己对于工资、舒适度等的标准而已。”罗卫东说。
张仁寿也在论坛上抛出了“有钱的人不一定就幸福”的观点。他希望同学们能放弃功利主义,大学期间有效率、有安排地坚持学习,使自己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因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是不会用钱来衡量快乐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