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全球市场需求疲弱 新兴经济体角力高端外包市场

2011年04月26日 08: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许多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大力度发展服务业,意欲依靠服务业实现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其间外包业成为重要选择。但国际银行联合会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专家认为,由于欧美经济尚未完全复原,全球外包市场需求呈现萎缩态势,将迫使提供外包服务业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转向附加值高、技术更为专业的高端服务市场竞争。

  全球市场需求整体仍疲弱

  国际银行联合会创办主席,国际金融家协会理事长伊安穆林21日在“第五届武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合作国际论坛”上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称,“目前欧美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好,尚未走出衰退阴影,在债务和失业率高企情况下,对于外包服务的市场需求仍处于萎缩状态,虽然全球不会减少太多市场份额,但疲弱持续时间我预计将达3年。这对提供服务外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算是一个挑战。”

  美国财务咨询公司B D O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科技公司的外包规模正在减少。在受访的近百位公司首席财务官(C FO )中,有35%的人表示公司会把业务或者生产外包到美国本土以外,而2009年和2010年这一数字分别为62%和37%。此外欧洲地区的需求疲软和日本大地震影响,令外包市场的“接包”前景更不乐观。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观点认为经济危机也会一定程度上推动外包业。“很多企业原来没有考虑服务外包,金融危机之后也开始考虑服务外包了,因为他们意识到如果把成本降低了,竞争力就增加了,”全球业务流程外包龙头企业简伯特(中国)公司总裁汉查理指出,“一开始,服务外包的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业务,而公司选择了外包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高价值业务的供应量上。在2000年之前,外包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然后是交易服务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远程市场营销,甚至包括市场功能也被外包出去了,服务外包的战略价值是越来越往上走了。”

  与汉查理观点类似的业内人士还有世界银行的外包服务业专家帕米拉,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IT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外包服务领域的增速还是很快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高端服务的竞争将成为全球外包业的主战场。在整体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IT等需要精细化处理的服务项目仍处于需求的高增长。

  争食大蛋糕需借力高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外包业前景仍被看好,四月下旬在我国苏州、杭州、武汉等多个城市竞相举办国际外包业峰会论坛并推出新的政策目标,印度此前发布的外包服务业十年规划,都成为新兴经济体加紧外包服务这块“大蛋糕”上争食的缩影。在这场竞争中新科技运用和人力成本最为关键。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世和指出,亚太地区国家在全球接包国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印度、菲律宾和中国表现出众,新兴接包国也在不断涌现。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0年间,全球潜在的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将达到1.65万亿至1.8万亿美元。

  大连软件园的副总裁叶鸣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不管是印度、菲律宾和东欧国家,都有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从服务外包本身的产业特点来讲,更能解决许多新兴经济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题。”他引用数据解释新兴经济体选择外包服务业的优势,“比如说在传统的制造业的来料加工方面,在中国国内的增值,最高不会超过5%。但是作为服务外包在国内增值力度几乎可以100%。从收益来看,同样金额的出口,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是来料加工的20倍以上,从能耗讲,服务外包的单位G D P能耗是制造业的20%。还能低碳,促进就业。”

  我国官方意识到不仅要发展外包业,还要走高端路线。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日前在中国(苏州)服务外包创新发展投资促进年会上表示,服务外包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服务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有分析称,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直接推动服务外包在交付模式、服务模式与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另据《2011财年印度信息产业和业务流程外包战略回顾》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1财年,印度IT产业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88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90亿美元(不含硬件)。印度IT产业预计将延续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将迎来第三次腾飞,其中IT外包业功不可没。

  除了技术创新,成本也是市场竞争最直接有效的利器。武汉市商业局相关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我国二、三线城市的人力成本优势在国际外包市场才大有可为。在高端服务市场与印度争抢市场份额的潜力很大。”

  记者 闫磊 肖莹莹 武汉 苏州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