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粮食产量“七连增” 未来粮食安全路在何方?

2011年04月26日 09:2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一个时期,国内外粮食价格不断攀升。2010年1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升至214.7点,再创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后的历史新高。我国CPI继去年同比上涨3.3%后,今年一季度上涨5.0%。期间,粮食价格分别上涨11.8%和14.9%,成为主要推动力。

  面对国际粮价高企,全球可能再度上演粮食危机的警告接踵而至。有日本媒体甚至危言耸听说“中国要把地球吃光”。那么,我国粮食的供需状况到底如何?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路在何方?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2010年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

  同时,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北方冬麦区遭遇冬春连旱,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下降。在粮食连续7年增产后,盲目乐观情绪有所滋长,麻痹懈怠倾向有所抬头,对保持粮食继续增产的困难和挑战估计不足。鉴于此,对我国的粮食供求状况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受教育部委托,南开大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组于2010年对我国粮食供需和全球粮食贸易状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报告。

  粮食需求的增长态势不可逆转

  我国粮食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将保持增长态势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口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

  ⒈人口总量将持续增加

  2009年我国总人口为13.35亿人,据预测总人口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到2030年达到人口总量的峰值14.62亿人,年均增长约600万人。按200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399公斤测算,仅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就需要每年新增24亿公斤的粮食供给。

  ⒉人均收入水平将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从1995年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83元增长到19109元,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78元增长到5919元,年均增长9.2%。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199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但2000年以来下降趋势明显趋缓。201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和41.1%,从国际比较来看仍处于较高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快增与恩格尔系数慢降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粮食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⒊膳食结构变化增加粮食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直接粮食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人均肉类占有量从改革初期的9.1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44.4公斤,人均奶类占有量从1.2公斤增加到26.4公斤。一般来说,猪肉的粮食转化率为1:4(即4斤粮食可以转化为1斤猪肉)、鸡肉的转化率为1:2、牛羊肉的转化率为1:7。随着肉蛋奶消费的增加,我国的总体粮食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以2009年总人口为基数,按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肉类消费计算,需新增粮食供给52.9亿公斤,相当于2010年新增粮食产量(156亿公斤)的34%。

  除了上述三个推动粮食需求增长的因素以外,我国农村居民基数大,城乡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会更快。

  提升粮食供给能力面临瓶颈制约

  制约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劳动力、化肥、水资源、生产经营方式等。

  ⒈耕地制约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提升我国粮食供给能力的制约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均耕地少。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仅相当于美国的1/8,印度的1/2。第二,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进一步减少。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8.26亿亩,净减少了1.25亿亩。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压力不断加大。第三,“占补平衡”难以保证耕地质量。大多被占用的土地相对肥沃、设施相对齐全,而新补充土地的生产力较低。“占补平衡”可以保住耕地面积总量,但容易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第四,弃耕抛荒现象不容忽视。

  ⒉农业劳动力结构和素质的制约

  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供给持续增加的制约,主要不在于数量的减少,而在于结构的不合理和素质的下降。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1991年达到峰值3.91亿人,此后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为2.97亿人。据统计,2009年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5亿人,真正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已经下降到1.5亿人左右。

  从劳动力结构来看,当前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严重,劳动力质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农村劳动力中51岁以上劳动力比重达到了33%。按照现有劳动力总量和年龄的推移,到2020年前后50岁以上劳动力比重将达到50%左右。同时,农业劳动力素质不容乐观,学历层次低,农村实用人才短缺。通过外出打工人员与在家务农人员的分组调查,明显地反映出“学历层次越高越倾向出外打工,学历层次越低越倾向在家务农”和“年纪轻者出外打工,年龄增大在家务农”的特征。农业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和素质的降低,直接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还会增加农业新技术、新机械、新方法的推广难度,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