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烂了地里的莴苣,种上了豇豆。”“为什么要种豇豆?”“都说豇豆行情应该不错。”
眼下,全国范围出现“卖菜难”,我省也未能幸免。几天前,省商务厅带领武汉三大商企——中百、武商、中商及我省三大批发市场,下乡为农民“救急”。记者随同前往获悉,枝江市七星台镇鸭子口村莴苣四五分钱一斤没有人要,一天有五六万斤无奈被打烂在地里。当记者询问当地农民,打烂了莴苣,种上了豇豆,凭什么作出的决定。对方作出上述回答。
今年出现蔬菜大面积滞销的一大原因,是去年蔬菜价格上涨,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各地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最终造成总量过剩,农民和市场明显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的问题。“谁来告诉我该种什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试图摸清“卖难”信息链的“断层”在哪里。
农民——
今年种啥全看去年的行情
邻村种什么赚钱我们就跟
“菜种下去了就停不了,不可能因为价格低把它挖出来吧。”每次播种,枝江市七星台镇鸭子口村农户伍启德心中总是忐忑不安,种菜似乎成了一场无奈的“赌博”。
该村四五百户,只有几十户通了网络,而在网上获取的最多的还是种植技术方面的指导,预测信息几乎得不到。多数农户,看到邻村种什么赚钱自家就种什么,去年什么行情好今年就种啥。目前,农民掌握信息的半径,还仅限于本地百十公里,农民甄别信息的能力差。农民缺乏及时、准确、实用的农产品信息,农民不得不“以今天的价定明天的产”。
经纪人——
虽然掌握全国买卖信息
不敢指导农民选择品种
昨日,鸭子口村首个经纪人李振富,正在地里收萝卜。今年萝卜的行情也不太好。收购价只有0.13元一斤,行情好的时候可以收3毛一斤。
李振富的“网络”遍布全国,北京、广州、湖南等地的档口老板跟他很熟,电话本里的电话不下百个。“哪里的菜赚钱,就往哪里拉”,在卖菜的时候,他的消息是非常灵通的。
但什么时候种什么品种可以“拔尖”抢市?他表示,这个信息几乎没有,也不敢随便预测指导,“你指导别个,万一种出来卖不出去,他要找你扯皮。”他说。
合作社——
合作社的合作过于松散
有效信息难以传至农民
湖北百里洲天盈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金龙所在的农民合作社,在这次“卖难”潮中几乎“毫发无损”,原因在于紧凑的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有3000余户,蔬菜大棚166座。产出的水果黄瓜、樱桃番茄市场瞄准上海、北京以及武汉。周金龙说,产前的信息大多是合作社的牵头者们“跑”出来的。他们在超市、批发市场做市场调查,在省内自己开设两家门店,搜集零售终端的信息,时时关注网上蔬菜交易平台。
哪块田种樱桃番茄、哪个大棚种小黄瓜,都是合作社统一安排,大多社员也认同“卖得多有分红,卖得不好 ‘保底’”的方式。
“尽管农村有大量的农业合作社及类似组织,但农民做播种决定的时候,绝大部分依然是靠自己的‘感觉’,”周金龙坦言,那是因为“松散”的农业合作社无法聚合农户,在引导农民种植上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超市、市场——
仅有三成蔬菜农超对接
批发市场不愿只当平台
武商量贩宜昌分公司采购部买手李凯称,真正通过农超对接进入武汉超市的蔬菜,仅占三成。一家一户零散的蔬菜种植方式,与超市大批量采购的现代流通模式难以对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增强合作社的实力,最终实现与超市“门当户对”。
白沙洲大市场沁春园商行胡焰明今年主营的几个品种——包菜、莴笋、白萝卜都是“卖难”的对象。“清明节前,莴苣的批发价可以卖到一块钱一斤,现在丢了也没人要,”对于信息的把控,他说,等批发市场的信息传到农户那里,莴苣已经烂在地里。
两湖绿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乔延锦思考得更远——批发市场不能只当个流通的平台,而要利用流通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建起自己的基地,可把终端需求准确地传导到田里。据悉,该批发市场已经准备在湖北百里洲找基地自己“种菜”。而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蔬菜部业务管理经理胡锋亮也提出,要下乡找大棚,建自己的蔬菜基地。
信息平台——
预估不容易风险又太大
建议政府部门投入搭建
“上的较多的有山东寿光蔬菜网及湖北蔬菜网等,但以供求信息居多,而且多面向大户。但全国的蔬菜种植面积有多少,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产量有多高,城市和农村的蔬菜消费能力是多大,集贸市场、超市等销售渠道各占多少比例等一般的基础数据基本没有,预测、引导更无从谈起。”经常上网的天盈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周金龙深有感触。
本地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也有信息平台,该市场蔬菜部业务管理经理胡锋亮坦言,多是供求价格信息的发布等,对于预估信息不敢轻易发布,一是风险太大,怕误导,二则数据太过庞杂,无法进行有效统计。
业内人士呼吁,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公益性的网上蔬果信息平台。
相关分析——
头痛医头只解一时难题
根本解决还需“终极手段”
在省商务厅“我为春耕办实事”现场,武汉三大商企、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 、武汉四季美农贸城以及荆州两湖绿谷物流公司,向全省商贸流通企业倡议,为农民“卖难”蔬菜找销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省商务厅人士指出,要解决“卖难”,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还要加强与农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主要蔬菜品种播种面积、长势、产品、采摘时间等情况,并定期会商有关部门,分析国内蔬菜的市场形势,判断蔬菜供应变化状况,及时发布蔬菜供应、需求、价格等变化信息,引导蔬菜生产和市场流向,促进蔬菜产销衔接。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人士认为,农业生产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扩种——过剩——卖难——减收”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让信息有效传导到农民手中,还得以农业集约化为基础,防止千家万户小生产的无序化。
记者 孙珺 通讯员 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