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追堵截”返乡农民工
实际上,这场“农民工争夺战”在春节前就已爆发。
“鉴于近日有大量外地企业到我县抢招农民工,请各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车站码头,做好农民工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到园区企业务工。”这是春节前阜南县工业企业用工服务领导小组印发的一份文件的内容。
为了同外地企业争抢农民工,阜阳市各级政府春节前就做好了企业空岗信息的收集整理,把当地企业空岗信息印制在卡片上,在人群聚集较多的汽车站、火车站、步行街、大型超市等地派发,同时,在春节期间组织缺工企业深入到离职返乡农民工较多的乡镇、村居等地,有针对性地举办专场招聘会。
当时,众多企业在阜阳全市范围展开“围追堵截”农民工的行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农民工聚集场所设置宣传咨询点,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做宣传,并让农民工填写报名表,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今年春节后去他们的企业上班。
在火车站外广场上,也有一些人在向过往旅客发放招工资料,有人将招工资料贴在电线杆、公交站牌上,甚至有人举着“高薪诚聘”的牌子,向过往旅客大声吆喝招揽,颇有“急不可耐”的味道。
直至3月份,在阜阳火车站依然有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穿梭在出站口人群中,很热情地向肩扛、手提着大包小包行李进出站的旅客,有针对性地散发各类招工资料。
由于招工紧张,阜阳市劳务中介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大逆转,劳务中介公司不再向农民工收取“中介费”,甚至倒过来“花钱买人”给用工企业,再向用工企业收取“中介费”或“劳务费”。
据阜阳市有关人士介绍,阜阳以前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市,主要就是因为长期以来经济落后,本地没有什么工作机会,不得已才外出打工。“现在从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企业多了,好多岗位等着人去做,所以政府极力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手段的促进下,阜阳市返乡就业、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阜阳市返乡创业人员达2万多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约1万个,吸纳就业20万多人,使阜阳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农民工“返乡潮”。
新生代农民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文、图
看电影、上网打游戏、用MP3听《月亮之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鲜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形象。他们往往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也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他们来自农村,却渴望融入城市;他们来到城市打工,不仅谋生存而且谋发展;他们不仅被用人单位选择,也主动自我选择;他们善于把握自己,力图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比起他们的父辈,他们有更多的期许。他们,就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
朱趁趁和朱莉莉
分别出生于1990年和1991年,老家都是河南,2011年2月来北京打工,现在都在一家生产点菜器的公司工作。
小张与她的男朋友
小张生于1990年,比男朋友小一岁,老家是内蒙古的,小张的男朋友在中钢集团工作,2011年2月小张也跟着来了北京,在中关村打工。
刘蕾蕾
1987年生,安徽人,2008年初来北京,白天在一家服装品牌店打工,晚上摆摊卖衣服。2010年已回老家。
孙凯
1989年生,山东菏泽人,曾在烤鸭店做过学徒,现在跟着父母经营在农贸市场里的蔬菜摊位,并且有了个4个月大的儿子。
小薛
1989年生,山东人,2011年3月来到北京,正在找工作。
小伟
1987年生,安徽安庆人,在首都机场的地勤工作,月薪1500元。周末,他跟着父母到被拆迁的工地上劈砖头。每块砖头将以0.35元/块的价格卖给有需要的人。
张亚飞
1990年生,河南人,在上地一家酒吧当服务员,月薪2000至3000元,在北京中关村旁边的城中村六郎庄租住着一间500元/月、七八平米的平房。
赵传方
1989年生,山东人,技工学校毕业后来北京打工,现在在一家酒店做电工物业的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I 北京、安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