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期虽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过去,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转变,老龄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加大制度创新,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入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转变已迫在眉睫。
日前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不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是否还拥有人口红利优势?本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就我国劳动力现状解疑释惑。
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
问:有关部门不久前指出,我国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过去。那么,什么是人口红利?它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原新:人口红利主要有两种定义:第一,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生育率水平的下降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会造成人口老龄化、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同时存在,当老龄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这就是人口红利。第二,把人口红利等同于人口机会窗口,即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人口总抚养比最轻的一段时期。
蔡昉: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在整个改革开放期间,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比重不断上升,因而人口抚养比相应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特征一方面保证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另一方面提高了资本积累率。由此形成的人口红利,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得以释放,并且通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而作为比较优势得以实现,从而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的过程,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额外的源泉。
人口红利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村劳动力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劳动力成本保持相对低廉。工业化过程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得到充分保障。
2013年我国劳动力资源达到最大值,2020年以后下降会比较快
问:从当前状况以及“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就业市场来看,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但是,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人口红利将在什么时候开始减弱?
原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峰值。据测算,2013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达到9.32亿,这将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最大值。以此为界,之前劳动力资源不断扩大,之后,劳动力资源开始缩减。
从1982年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扩大了3.39亿,年均净增加109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6%。到本世纪中叶,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减少到7.47亿,从2013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1.85亿,年均递减50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60%。显然,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规模和速度比增长期要慢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