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重庆现商场无间道 卧底像顾客专门挑刺不买商品(2)

2011年05月09日 09:24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扮演‘卧底顾客’,拼的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宋迪说,有了长达2年的兼职经验,直到去年9月,她才被一家市场调查公司选中,8个多月来,已收入4000多元。

  对于踏入“卧底顾客”圈的她,这份兼职中当“卧底”最诱人,刺激、过瘾。“因为每一次你扮演的顾客,角色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是一个挑战。”

  人物>

  在“卧底顾客”圈,31岁的张翰宇,称得上“老行家”,他从事专职“卧底顾客”长达3年。笔挺的西装、休闲的运动服、皮革公文包、运动型背包……衣柜里,各式各样的装扮,都是张翰宇的“道具”。“有时候,你需要装成学生顾客,有时候又必须装成高端商务人士。”

  在张翰宇看来,职业的“卧底顾客”,就是充当卖场里的007,用特工的智慧和应变能力,获取一切以顾客身份所能获得的最大信息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在打心理战,要用眼睛看、耳朵听,更要用心去观察,特别是给一些奢侈品牌做卧底顾客,因为这类品牌专柜前逗留的顾客本身较少,很多时候,你不能主动去问,要有一股子傲气,让营业员主动迎上来,不知不觉地入局,回答你所需要的问题。”

  重庆有近千名卧底顾客

  “卧底顾客”,最早由肯德基、诺基亚、飞利浦等一批国际跨国公司招募,为其连锁分部服务。如今,雇用“卧底顾客”为企业做检测,已经成为很多大公司的通用做法。在重庆,它已逐渐渗透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同样,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从业者。

  “重庆大约有近1000名‘卧底顾客’,但大部分是兼职。”昨日,重庆康维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经理石薇介绍,早在2004年前后,重庆就开始有人兼职“卧底顾客”,但这个新兴职业真正形成还是在最近。

  八成是兼职,年龄都不大

  “跟普通的市场调查员不一样,他们无论是专业程度,还是应变能力上,都受过专业的训练。”石薇说,从事市场调查的专业公司,最近几年大多会受一些企业的委托,帮助其企业进行检测。于是,“卧底顾客”开始活跃起来。

  对于“卧底顾客”,市场调查公司大多通过网上招聘或者通过手中掌握的市场调研人员资源进行挑选,“现在兼职人员占到80%,他们中,以大学生和白领、教师行业为主,真正以此为职业的并不多。”

  但“卧底顾客”中,有时也会涉及到一些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比如教授、律师,因为一些特殊的品牌,顾客本身的定位就有要求,“所以执行这类高端任务时,‘卧底顾客’也必须经过精挑细选。”

  石薇表示,大多不看重学历,年龄大多会控制在40岁以内,主要以20-30岁年龄群体为主,“有时他们的身份越普通越好,因为这个群体代表的就是普通消费者。”

  多受雇于金融、服务行业

  那么,目前重庆哪类企业在雇佣“卧底顾客”?石薇说,主要是快消品行业和金融、服务和房地产行业,利用“陌生面孔”潜伏到一线,往往能够最真实、准确地找出客观存在的问题。

  “不过‘卧底顾客’并不容易,有时还要根据雇佣方的需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环节。”石薇说,去年初,在为一家世界级运动服饰企业做调查时,曾一次性出动60多名“卧底顾客”,“根据雇佣方的需要,他们要考核一线营业员在应对顾客挑刺时的处理方式,部分‘卧底顾客’被要求在购物环节中,和营业员争吵起来,但最终还必须适度地离开。”

  由于“卧底顾客”从事的调查行动具有保密性,从业者大多不会随便与人谈及自己的职业。在这个行业内,也有一个铁的规矩,那就是必须公平、公正、中立,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提供最准确的报告。

  一人暴露,整个行动失败

  对于在圈子里已小有名气的张翰宇来说,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刚入行时,帮一个连锁蛋糕店做‘卧底顾客’,因为去的次数太频繁,而且问题很多,却啥都不买,让营业员起了疑心,当时很尴尬。”张翰宇说,被识破身份后,整个团队和这次计划也将失效,“因为身份暴露后所调查到的情况,真实性会受到雇主的质疑。”

  所以更多的时候,“卧底顾客”们大多会轮番现身,或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个区域出现,还得不断给自己充电,熟悉大量的品牌,灵活掌握针孔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录音笔的最佳放置位置等。

  他们问题多,却啥都不买

  “可能外行觉得识破我们的身份很难,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并不难辨别。”张翰宇说,“卧底顾客”往往是卖场里最不起眼,但逗留时间最长、问题最多、最挑剔,又啥都不买的顾客。

  如今,张翰宇供职于三家市场调查机构,每月收入3000-4000元。对于大学里学机电专业的张翰宇来说,当“卧底顾客”所学到的交谈技巧、心理应变能力,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首席记者 王珊 实习生 李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