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11日对外发布了备受关注的4月份经济金融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信贷增速正逐渐回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也在逐步消除,不过物价上涨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与此同时,4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了增速放缓,央行货币政策面临两难考验。
货币增长继续向常态回归
“7000多亿元的信贷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也比较符合监管层的要求。”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投放尽管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总体符合央行和银监会对信贷投放节奏的控制要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与3月份6000多亿元的增长规模相比,新增贷款有所回升,这主要是由于季初银行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的影响。但与1月份超过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规模相比,4月份贷款增幅较为平稳。
“这表明在信贷管控持续较严、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以及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的约束下,信贷运行正趋于平稳。”鄂永健称。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也表示,随着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除了银行贷款这一渠道外,与过去相比,企业正在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得相当数量的资金,因此近期六、七千亿元的月度新增贷款并不算低。
数据还显示,4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对此刘煜辉认为,与去年接近30%的速度相比,当前货币增速已逐渐回落并在向16%的调控目标接近,我国货币环境正在回归常态。
物价走势将处高位胶着状态
就在央行公布金融数据的同时,国家统计局也对外发布了备受关注的4月份经济数据,CPI同比增速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是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国外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内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价格上涨压力不可小视。”盛来运称。
“尽管物价的上攻步伐在放缓,但目前还是在5%以上。预计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维持在5%水平上下波动,物价走势将处于高位胶着状态,短期内不会出现拐点。”刘煜辉说。
在物价持续高位的影响下,虽然央行已四次上调了存款基准利率共计1个百分点,但目前居民存款负利率状况仍未有明显缓解,这直接导致了当前居民资金配置行为的变化。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000多亿元,当月居民住户存款更是净减少了4000多亿元。
货币政策再度走进两难隘口
在央行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后,未来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是否会放缓,这成为经济数据发布后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防通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目前物价走势的持续高位,要求货币政策仍将以稳物价为首要任务,央行未来不排除再次动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但由于4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增长放缓迹象,央行下一步的政策操作也面临着两难考验。
“M1(狭义货币)增速明显回落、进口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长回落、PMI小幅回落,这些可视为企业经营活力下降、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信号,需要引起监管层的注意。”鄂永健指出。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认为,如果管理层不加息,通胀可能难以控制;如果加息,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可能陷入资金短缺、成本增加的困境,对经济的冲击可能会加大。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正面临两难的局面。
对此央行在此前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当前要注意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记者 王宇、王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