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4月PPI涨6.8% 经济增长未过热工业增速平稳

2011年05月12日 09:2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统计局昨天(11日)公布了4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3%,食品价格涨11.5%. 而与CPI相对应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从3月份的7.3%降到4月份的6.8%,

  PPI被称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通俗的说,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PPI下降标志生产环节商品价格下降,有可能导致通胀下降,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

  基数较高、生产资料价格分化致PPI增速放缓

  各部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下旬到4月中旬,主要工业品价格都以上涨为主。能源、建材、轻工原料连续四周上涨;黑色金属、橡胶、农资产品价格上月初止跌反弹。前期市场普遍预测PPI将达到7.2%左右的增速,然而,昨天公布的数据却仅有6.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释说,低于预期主要有两个原因。

  盛来运:一是跟2010年对比的基数有关。2010年4月份,PPI相关基数是比较高的,这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另外,4月份生产资料的价格在涨幅上也出现了分化。4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涨幅比较大,创下新高,但相关有色及矿石类价格出现回调,这就对同比涨幅产生一定影响。

  盛来运表示,虽然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可环比仍然上涨了0.4个百分点,实际上,4月份和3月份相比,PPI还是在继续上涨。

  姚景源:暂时无需担心经济增长过快过热

  不过,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姚景源认为,PPI的回落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不仅CPI、PPI出现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在下降,很多国内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也在缩短,这既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有关系,也和进出口在4月出现110亿左右的顺差有关。

  姚景源:要防止两个趋势:一是经济增长过快过热,(如果经济增长)过快过热,物价会处于恶化状态。一是要防止经济下行,如果经济下行,会给结构调整和就业带来一定难题。从现在看,2011年过去四个月在防止经济过快过热这个问题上恐怕不用再担忧了。

  巴曙松:经济无突然减速风险 工业增速平稳

  不用担心过热,那是否要担心过冷?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PPI价格虽然有所回调,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具有突然减速的风险,也就是说,工业增速仍然处在平稳中。

  巴曙松:工业增加值回落,内部可能跟目前电力短缺有关系,外部可能跟日本地震灾害导致产业链受到冲击有关系。但要综合其他指标来看,总体出口增长比较强,消费比较平稳。这个季度投资数字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不至于出现有的市场投资者担心的硬着陆的情况。

  【分析】PPI回落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平抑物价

  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指出,PPI下降,首先可以使长期受困于成本压力的企业松一口气。

  范为:企业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PPI和CPI的差,也就是说PPI和成本正相关,CPI和销售正相关,它们的差是企业盈利。PPI回落有利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盈利。

  而就股票市场而言,范为认为这同样属于正面消息。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檀的认同,叶檀表示,由于PPI自身的指数特点,最终将传导到CPI上,从而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进而缓解从紧的货币政策压力。

  叶檀:如果PPI下行,而且能够稳定下行,这对于实体经济,对于资本市场都有利好。一个很简单的法则是通胀无牛市,如果通胀有所遏制,未来这一轮市场才可能有上行趋势。不然,它就会处于震荡之中。

  【争论】大宗商品价格是否已出现拐点?

  虽然PPI的回落无论对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都有诸多益处,但是叶檀提醒,这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拐点。

  叶檀:不知道它能够维持多久,从大宗商品情况来看,在本·拉登事件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往上走,尤其是原油价格开始往上走。原油是大宗商品之母,铜等价格从长期来看还会处于上升趋势。对于PPI短期涨跌环比数据,我们要抱以足够的警惕,但在货币或通胀压力大背景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做出过于乐观的预计。

  相反,范为却立场鲜明地对叶檀的观点投出了反对票。范为判断,在下半年,6月时,美国可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因此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出现持续回调的过程。

  范为:基于这种判断,原油价格当然会出现回落走势。原油合理价位应该是在80左右,从目前的点位来看,还有回落空间。基于这种判断,大宗商品拐点已经出现,预示着PPI在2011年3月份到达最高点,随后将会呈现出回落态势。

  (记者张棉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