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对其做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据悉,这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
在发改委公布处罚决定后,联合利华公司5月6日下午也迅速发表了一份声明。该声明称,联合利华作为一家对中国有长远承诺的跨国公司,“我们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尊重国家发改委及上海市物价局的决定”。声明中的措辞耐人寻味,也引发了各界解读。
昨日,浙江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副教授金通、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良做客本报《财经三人吧》演播厅,与网友和读者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重罚行业巨头释放了什么信号?
让抗通胀和保民生软着陆
吧主: 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价格监管上,国家发改委将强势出击,这一举措释放了什么信号?
马良:洗衣粉、洗发水等日化产品,生活当中几乎每天都要被用到,属于必需品,一旦涨价,带来的焦虑程度跟缺了油盐酱醋并无二致。毫无疑问,联合利华和宝洁在中国市场占有优势,他们说产品要涨,一般消费者也没办法,还是得乖乖掏钱包去买。根据以往经验,每次宝洁、联合利华们涨价之后,都会引发同行其他日化品牌跟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这些行业内举足轻重地位企业的价格监管理应更加严格,发改委敢于拿跨国巨头开刀的意图也是相当明显的。
金通:“涨”字当头,日化用品巨头齐声喊涨,无疑将涨价的不安情绪传递到其他领域,对联合利华的惩处是杀鸡儆猴。近年来,由于CPI不断上涨,老百姓的神经已经很脆弱,任何涨价都牵动着无数消费者的心弦,随意散布涨价信息势必引发市场波动,特别容易造成抢购。当下正是价格监管的非常时期,抗通胀和保民生压力巨大。采取这种方式,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大牌涨价易引起连锁反应
对“恶意哄抬物价”不能手软
吧主:联合利华对发改委的罚款态度很暧昧,在声明中说,“充分理解中国国情”,颇有点认罚不认错的意思。
马良:实际上,不声不响地涨价与提前预告后再去涨价,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果是一家在行业内占据巨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即使他悄悄涨价,一样会在市场上引起连锁反应。我感觉,国家制止通胀和平抑物价的出牌节奏在加快,而约谈、罚款这些手段,发改委祭出的都是行政手段。 但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也要考虑采取其他一些手段。比如说,在产业的上游、下游,或者是中间的物流上,想办法降低成本;再或者,通过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来规范市场竞争的环境。此外,如何界定企业涨价属于“恶意哄抬物价”,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也需要科学的求证。如果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化解成本上涨的压力,却偏不为之,而是搭涨价的顺风车,这种行为应当制止。
金通:像日化用品、奶粉这些日常消费品,都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和领域。终端消费行业现在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如果企业确系成本推高,需要涨价,行政手段强制这些行业内企业暂缓涨价,这的确有助于暂时控制住CPI上涨。但是,物价上涨是由成本推动,控制不了生产者价格指数,价格上涨迟早要传导到CPI,发改委完全可以使用更多的经济手段来平抑物价。举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些地方滞销包心菜,现在包心菜卖不掉,都烂在田里。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出面收购一部分,达到平抑价格的目的。等到年底,市场需求变大之时,再把这些包心菜抛向市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