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6月起动车组实行车票实名制 进站须持证件原件

2011年05月16日 09:18 来源: 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起动车组实行车票实名制进站须持证件原件
  下月起,乘坐动车组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资料图片) 记者 高科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市民买票、乘坐成渝及到京沪动车组请持有效证件,居民身份证等22种证件可以使用

  昨日,记者从成都铁路局获悉,从6月1日起,我市开行的成渝动车、成渝至京沪动卧列车等所有“D”字头车次列车将实行车票实名制。也就是说,从6月1日起,市民购买这些动车组车票,以及乘坐这些列车,都必须随身携带二代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

  凭有效证件或复印件买票

  成都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动车实名制车票在我市各大火车站和客票代售点均可购买。旅客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购买车票,也可以持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替乘车人代购车票。

  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同一乘车站(含同城车站)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购买、使用减价优惠票时,应同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和符合优惠票规定的证件。

  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购票时,系统通过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仪自动读取身份信息;使用其他有效证件购票时,由售票员录入旅客身份信息,旅客须在制票前通过窗口显示屏核实有效身份证件信息的正确性。

  旅客也可通过拨打96006电话订购实名制动车票。电话订票仅受理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电话订票的旅客可在成都铁路局管内任何车站窗口、代售点办理取票。

  22种证件可用于乘车

  据了解,有效身份证件除了居民身份证外,还有临时身份证、户口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障卡、军官证、武警警官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军队文职干部证、军队离退休干部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来往港澳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外国人出入境证、外交官证、领事馆证、海员证、外交部开具的外国人身份证明、地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具的护照报失证明、铁路公安部门填发的乘坐旅客列车临时身份证明(简称“临时身份证明”)等22种。

  同时,身高1米5以上、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学生证也可作为有效身份证件使用。

  另外,自助售票机仅受理二代居民身份证购票;免费乘车、持儿童票乘车的儿童不实行实名制;旅客办理实名制车票退票时,车站将核实票、证(原件)一致性,票、证一致的方予办理。

  3个车站设有公安制证口

  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旅客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乘车,需到车站公安制证口开具临时身份证明。我市在有动车组开行的重庆火车北站,以及合川、潼南,均设有公安制证口。成都铁路局辖区内的成都、成都东、南充、犀浦、红光镇、郫县西、都江堰、青城山、大英东、遂宁、达州,也设有相应的公安制证口。

  根据相关规定,可办理临时身份证明的旅客,必须符合7个条件中的一条。旅客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时出具的证明信,内容必须包括旅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并加盖证明单位公章。购票后丢失有效身份证件的,证明信内容应与车票票面记载的旅客身份信息一致。

  车站铁路公安部门办理的临时身份证明可供购票、退票、中转签证、验证检票以及乘车使用,由旅客自行妥善保管,站车不予收回。

  相关负责人提醒,成都铁路局没有在其它非动车组停靠的客运营业站设铁路公安制证口,请选择动车组出行的旅客务必带上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进站须持证件原件及车票

  旅客应持车票和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进站乘车。铁路客运和公安人员对旅客所持车票和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查验。如果票证人不一致或没有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旅客不能进站乘车,须到车站铁路公安制证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或者经铁路公安部门核实身份后才能进站乘车。

  对持减价优惠票的旅客,进站乘车时还需同时核对符合优惠票规定的证件。 (记者 詹遥)

  提醒>

  公安制证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时,旅客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出具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信。

  (2)持学生证的旅客,出具所在学校的证明信。

  (3)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现役军人持所在部队出具的证明信。

  (4)外籍旅客持当地使领馆出具的证明信。

  (5)港澳台旅客持当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信。

  (6)凭其他有效证件购买车票的旅客持发证部门出具的证明信。

  (7)在车站铁路公安制证口通过查询人口信息系统或经审查确认身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