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食品安全事件缘何“升级”

2011年05月16日 13:14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将出口食品的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引入食品内销体系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挑战群众的想象力和心理底线。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墨汁粉条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逐步从无证小作坊升级为证件齐全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品牌企业。这暴露出相关监管部门存在以罚代管、“被动执法”、监管不力等懒政现象。

  对此,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建议,在引导食品企业进行“道德生产”的同时,创新食品安全“大部制”管理模式,并着重通过“行政溯源”强化对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形成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来自权威部门的通报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然而为何食品安全事件却依旧不断?

  有利可图是企业敢于违规生产的内在动力和现实原因。诸如染色馒头、地沟油、墨汁粉条等事件背后都存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墨汁粉条的制造者罗建明说,他生产的墨汁粉条所用原材料不是红薯淀粉,而是便宜的玉米淀粉,因此墨汁粉条成本比真正的红薯粉条每吨便宜至少1000元,更容易打开销路获利。“为了看起来像红薯粉条,需要加入墨汁、果绿等添加剂。有时还加入少量工业石蜡,从而让粉条更加筋道、有光泽。”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永泉表示,逐利的本性必然诱使一些道德缺失的企业心存侥幸,违法违规。然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却更加助长伪劣食品的嚣张气焰。在处罚的低成本与制假售假的高利润之间,一些不良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后者。

  事实上,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背后都存在监管部门失职和渎职的问题。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从2008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却均未发现问题;在瘦肉精事件中,一些部门也是盲目信赖企业的自检。

  一些监管部门还存在以罚代管、为利执法等行为,从而为违规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墨汁粉条制造者罗建明向警方交代,该企业半年前曾因“无证生产”被相关部门处以3万元罚款,随后办理了相关手续,于数月之后取得了工商、税务、食品生产等证件,正式投入生产经营。尽管生产条件没有改善,然而证照齐全却为墨汁粉条流向市场大开绿灯。而某地的一些食品审查员甚至表示,执法中不能罚太狠,把企业罚死,就没地方收钱了。

  在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的时候,质检、卫生、工商等各部门都会主动加大核查,但对于为何“监管不住”的责任却总是相互推诿,相互指责上下游环节监管不严。而这种相互推诿只能让监管漏洞越来越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