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越来越不好做了。”这是记者在第109届广交会上听到的外贸企业最普遍的感叹,这也折射出许多外贸人的复杂心理。在国内通胀升温和外需市场不畅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和综合成本上涨又给企业套上了一层厚重的枷锁。经历了20年顺风顺水的中国外贸人,开始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过,直面困难、努力前行已经成为大多数外贸人继续奋斗在世界商场上的主旋律。
本报数位记者在第109届广交会上对100家参展企业进行的关于外贸行业现状的深度调查显示,63.7%的企业主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应对困境。有关专家表示,从上届广交会开始,外贸形势一直在回暖。不过,由于欧美市场需求不畅和人民币升值、成本大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下半年外贸增幅可能会出现回落。长期来看,经营成本上涨已成定局,转型升级关乎企业生死,加强研发、提高质量刻不容缓。
高成本是最大难题
本届广交会,涨价再次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本次被调查企业中,64.84%的企业表示提高了商品报价,而在涨价背后则是成本飙升的无奈。
根据调查结果,33.6%的企业认为,成本上涨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头等难题。“现在原料、工人工资上涨这么快,从上一届广交会开始企业的报价就提高了,这一届的报价又涨了20%左右。客户刚开始很难接受,现在虽然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下单仍然谨慎。”浙江惠灵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部经理郭炜中告诉本报记者。这一点也与调查结果相符:83.53%的受访企业表示签约的金额都是500万美元以下的小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这表明成本的上涨已经影响到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价格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最大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本的上涨已经成为结构性因素演变的必然。部分订单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已是事实,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
霍建国指出,虽然价格因素影响到企业订单,但是国外的需求也有一个平衡的过程。毕竟,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期内是难以撼动的。东南亚国家虽然目前的成本比中国低,但在配套设施和劳动力资源方面尚不能与中国相匹敌。通过今年以来的外贸数据判断,2011年中国外贸还会延续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全年贸易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由于受到汇率、成本、外需等因素的影响,贸易增幅较去年会有所回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