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6日电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陕西省旬阳县5年来投入“三农”建设资金超16亿元,成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突破发展的一个范本。对于如何实现实现富农强县目标,旬阳县委书记邹俊杰表示,只有集聚创新优势,集成特色资源,才能更好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原来我们是一心想到城里来,现在觉得农村生活也不赖”。五一前夕,57岁的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大东沟村民李正龙一边计划着去游览西安世园会,一边发出这样的感慨,笑容里洋溢着自信的喜悦。
据中新网财经频道获悉,旬阳共拥有45万人口、80%都是农业人口。5年来投入“三农”建设资金超16亿元,成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突破发展的一个范本。针对特色不足、交通不便 、能源缺乏的现状,旬阳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农村新能源建设、农村水泥路和通村路等一系列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旬阳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规模发展思路,持续加大了产业开发力度。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成功走出了一条“基地+协会+企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围绕做大做强烤烟、蚕桑、魔芋、养殖和劳务等骨干产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近年来,旬阳通过逐年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成效显著。全县10年间已成功攻关课题500余项,取得省市科技成果5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0余项。是全市唯一跨越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直接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县,并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其中黄姜良种培育栽培、微型农业机械研发、 “三废”处理等多项技术都实现重要发展,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此外,旬阳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老虎灶泥土台,便饭一顿半捆柴”,这曾经是陕西省旬阳县农村最常见的家庭用能方式,农民戏称的“老虎灶”,不仅烟熏火燎造成能耗浪费,而且是农村诱发呼吸道疾病、红眼病的主要诱因。但记者近日在旬阳吕河镇冬青村采访时看到,灿烂阳光下,家家户户门口都竖起了崭新的太阳灶,这种利用太阳能取热并与沼气灶综合利用的新型用能方式,正在给全村206户村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
旬阳依托沿汉江湿润气候和充沛阳光条件,积极探索“果——畜——沼”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从吕河镇经济最落后的村落,一跃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在旬阳,冬青村的成功不是特例,在农业循环经济催动下,产业富民、产业兴村已为旬阳山乡带来了发展巨变。
旬阳在实现农业产业壮大过程中,也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邹俊杰把这些经验总结为“四个必须”:必须突出群众的建设主体,激发群众积极性,精心落实项目;必须加强资金整合,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力量联村包乡;必须突出重难点,围绕农业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农民增收和改善环境,统筹兼顾;必须抓点示范、规模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带动。邹俊杰说,“进入‘十二五’,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主题,继续创新方式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配套化、环境生态化进程,奋力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和谐稳定新旬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