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第三轮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美方在会中承诺: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并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全面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作为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大成果,这一承诺令人多少感到一些欣慰。但正如王岐山 副总理所说:“任何一步实际行动均胜过千言万语。”中国期盼着美国 人的实际行动。
之所以做出这样期盼,原因就是美国的承诺往往落不到实处。三轮对话过程中,能够看到的只是美国高层的“花拳绣腿”。如放宽出口管制,给中国企业公平待遇等等,这些承诺已经说过不止一次了。
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 本人都多次告诉中国:美国将放宽对华出口限制。但说了半天,实际行动有吗?有。不过,方向恰恰相反。去年12月,奥巴马宣布对164个国家给予了贸易许可例外待遇,但却把中国排斥在外。为什么?要知道,全世界主权国家数量总共还没有200个。
商务部长陈德铭先生还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美国一方面声称“欢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但当你真去投资,情况就变了。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就会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而且审查事项不公开、不透明,只告诉你“No”,而从不告诉你为什么“No”。尤其是对中国国企。
这样的情况会因为《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的签署而发生改变?令人怀疑。
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告诉我们,美国高层一次比一次会“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言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有福同享,有难同担。但在笔者看来,现在只是美国“有难”需要中国“同担”,至于“福”在何处,还看不到。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国人越来越会使用花言巧语,给足中国人面子,但行动之时,只会拿出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各色要价”一大堆,让中国实实在在地吞下“黄连”。难怪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在此次“对话”开始前就告知美国方面:“明确落实两国对话成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笔者觉得这实际是告诉美国人:“整点儿实在的吧。”
对于美国以“安全”借口,为中国企业投资构筑门槛。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的回应也十分巧妙:在安全审查制度方面,中国视美国为“老师”。美国人也许不知道中国还有另外一些成语——“来而不往非礼也”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管“对话”成果如何,笔者坚信美国在对华出口方面依然会保持足够的“戒备”。不是因为什么安全问题,而是他们希望保持对华的“铸币税”收入,并以中美贸易顺差 留下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投资也一样。第一,如果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变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实业投资,那中国同样没钱再去购买美国国债。第二,美国正处于泡沫破灭的阶段,资产价格便宜,美国希望中国购买吗?当年,美国之所以允许日本赴美大规模投资,那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中的泡沫十分充裕。美国不过是希望日本人去高位接盘,为美国企业和华尔街解套。结果呢?日本人去了,大买特买,接手了大量泡沫化资产。而随着泡沫的破灭,日本亏惨了。
所以,美国人会在经济低迷、资产贬值的过程中,放手让中国去投资、去购买?不太可能。金融危机 最严重的时候,美国多么渴望“投资”,但他们宁可印钞添窟窿,也不肯让中国人染指。
我们必须清醒,美国不会让中国人轻易地占到便宜。也正因如此,谈判取得一点进展都是值得庆幸的,但愿美国“做的比说的更多一些”。
钮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