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9日电 从“毒牛奶”到“毒韭菜”;从“毒豆芽”到“染色花椒”,食品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央视财经频道《对手》节目对此话题展开讨论,《工人日报》要闻部主任石述思表示,我国管理食品安全一直没有走出行政化的误区,以罚代管,以管代替服务的情况至今存在。评论员朱煦指出,不仅要有普通的举报制度,更要重奖业内举报人,最少百万级以上的奖励水平,才能够使业内人士站出来举报,从而保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月中旬,媒体曝光上海等多地生产销售“染色馒头”。新闻报道的电视片中,这家生产馒头的工人说:“我不会吃的,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馒头的生产者做馒头自己不吃,非常麻木地进行这样一种有毒食品生产。对此,朱煦建议,目前要有对吹哨人的一种鼓励和奖励,而且应该是重奖,不是奖5万、10万,应该最少百万级以上的奖励水平,才能够使业内人士站出来。
对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人提出要严惩违法企业,重典治乱。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表示,食品安全时间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监管不利,是执法不严,是道德沦丧。他表示:“我们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能要持续地不断地去吃各种染色馒头,各种瘦肉精,甚至肥肉精。”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缺位与越位并存的问题,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对于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工人日报》要闻部主任石述思称:“我觉得今天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婆婆一堆,独缺亲娘,娘是谁呢,娘是制度。”他指出,中国管理食品安全一直没有走出行政化的误区,以罚代管,以管代替服务的情况至今存在。
石述思指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下瞎13个部门,号称多龙治水。我们食品本来生产流程就偏长,监管流程又偏长,偏长连接的点非常多,容易形成监管的盲点,我们今天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落实责任主体。他表示:“现代政府应该干的事,第一,应该把欠农民和欠中小企业的账还给他;第二,明确责任主体;第三,完善我们的立法;第四,执法执到位。”
据悉,本期节目将于5月20日晚21点55分播出。(中新网财经频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