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意在扩大碳交易优势 欧盟欲收航空“买路钱”

2011年05月20日 07:5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意在扩大碳交易优势欧盟欲收航空“买路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根据欧盟法律,从2012年1月起,航空业正式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2000多家外国航空公司也将被纳入这一机制。也就是说,所有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班的碳排放量都将受到限制,超出部分必须由航空公司掏钱购买。欧盟此举将使国际航空业每年的成本增加34亿欧元,并且还将逐年递增。

  在全球日趋重视环保的背景下,有关减排的举措历来都受欢迎,但大多数外国航空企业都对欧盟此次的举措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单边主义做法是变相收“买路钱”,违背了国际法准则,还有失公平。

  本期圆桌会议,我们特邀两位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欧盟此举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向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施压。欧美等发达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成熟,今后增长的幅度小,支付的费用也就少。发展中国家的民航业航班量少,今后增长幅度大,将要支付高额的碳排放费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强世功

  “欧盟迫不及待地将航空业也纳入‘碳管制’,有提升欧盟环保领域领导作用、扩大其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优势的用意。欧盟之所以‘手伸得这么长’,不仅是为了环保,还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考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于宏源

  针对目标

  “碳管制”扩至航空业

  目标直指发展中国家

  作为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工具,欧盟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机制,按照“限制和交易”的设计,通过每年给企业发放有限的碳排放配额,迫使它们节能减排,对于超过配额的排放,企业只能从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购买,如果配额没有用掉,则可以出售,人们把这样的机制称为“碳管制”。

  于宏源介绍,欧盟的“碳管制”机制最初仅针对能源、钢铁等工业部门,但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公布了首个航空业年度碳排放限额,即2012年不超过2.13亿吨,2013年起不超过2.09亿吨。按计划,欧盟委员会将在今年9月确定分配给各家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配额。于宏源认为,欧盟的“碳管制”机制涉及的行业范围将越来越广。

  这一貌似合理的举措遭到了全球航空业的反对,各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将因此加重,这最终将转嫁给旅客。而在强世功看来,欧盟此举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向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施压。很显然,欧美等发达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成熟,今后增长的幅度小,支付的费用也就少。而发展中国家的民航业航班量少,今后增长幅度大,将要支付高额的碳排放费用。

  他提到,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发展中国家理应受到“区别对待”,欧盟却让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同样的强制减排义务。这将抑制发展中国家民航业的成长,进而影响全球民航业的均衡发展。强世功认为,这显然有失公平。

  他国反应

  单方收“碳排放”费

  美国称违反国际法

  按照欧盟的规定,即便飞往欧盟的飞机并不全是飞行在欧盟境内,也要收取全程费用。比如澳大利亚航班飞往欧盟途经十几个国家,减排费用却都要交给欧盟。欧盟的这一做法显然不甚合理,而在美国方面看来,这甚至违反了国际法。

  美国空运协会日前在其网站上发表文章表示,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适用于非欧盟航空公司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多个条款,更违反美欧空中服务协议中有关税费的规定。

  在强世功看来,欧盟的单边“碳管制”措施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按国际法原则,有关碳排放的规定应通过国际协议来确定。就目前来说,各国应该依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确定碳排放量。欧盟此次做法违背了国际法原则,试图通过国内主权的方式来向别国施压,这与国际法原则不一致。

  但于宏源认为,欧盟只是根据自身的法律对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征收费用,完全是合法的。而且这一措施也在事实上促进了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

  前景展望

  单边行动若盛行

  减排前景将渺茫

   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的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全球碳市场规模约为1440亿美元,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交易量达到了1185亿美元。这是其提出航空“碳管制”的重要背景。

  碳排放交易机制旨在促进全球减排,本无可厚非。但在于宏源看来,欧盟迫不及待地将航空业也纳入“碳管制”,有提升欧盟环保领域领导作用、扩大其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优势的用意。欧盟之所以“手伸得这么长”,不仅是为了环保,还有重要的经济利益考量。

  欧盟希望通过单方面把别国航空公司纳入自己的碳排放交易机制,逼迫别国随之建起碳排放交易机制,这是欧盟实行航空“碳管制”的重要动机。

  于宏源说,在全球环境治理问题中,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和新兴发展中大国进行沟通和协商,建立各种环境容量约束制度,来维护能源消费、地球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均衡;另一方面要推动发展中国家接受环境容量的 “软法”和“硬法”约束。

  那么,欧盟的航空“碳管制”真能取得迫使全球减排的效果吗?对此,美国联邦航空局负责政策、国际事务以及环境的助理局长朱莉·奥廷格表示:“欧盟将国际航空公司纳入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可能达不到预期目的,减少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经过全球协调的方案。”

  强世功强调说,欧盟在碳排放问题上采取单边的实际行动,显然不利于有关碳排放的国际性谈判,也不利于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单独制定碳排放标准并以此向其他国家施压,国际社会有关碳排放的谈判将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应对

  “碳政治”伊始

  中国应争话语权

  本报讯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发表声明,不承认欧盟的航空碳排放交易机制。国际航协理事、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董事长刘绍勇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盟收取费用仅是为了改善欧盟的环境,而不是用于改善全球的环境。

  强世功认为,将国际法上的问题变成几个主权大国双边协商的问题,显然对中国不利。可以说,这是欧美国家的一个战略倾向。这样可以直接抛开国际法约束,而通过双边协商来决定。但中国认为,碳排放问题应该放在全球范围内来决定。

  在强世功看来,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在双边协议上,中国有多大的筹码。强世功认为,中国目前的筹码还不多。二是中国不承认通过双边协商的方式来决定这一问题,那应该如何诉诸国际法原则?

  在强世功看来,全球“碳政治”刚刚开始,中国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对规则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亚于西方国家。强世功主张,中国应当以大国领袖的姿态同时作为一个批判者和建设者,并借助西方人熟悉的“话语”,主张建设一个更为公平合理的、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国际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能够被涵盖在这些话语之下,并对这些话语形成重构。   文/本报记者 赵海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