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北大学者: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失衡作出四调整

2011年05月23日 0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王永志)北京大学学者蔡志洲22日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当下中国既面临通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为应对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从增长目标选择等四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21日发布“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该中心副主任的蔡志洲博士认为,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和比较,中国2010年人均GDP或人均GNI超过4000美元,已经由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体制障碍、技术创新、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将可能成为影响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蔡志洲指出,中国经济失衡来自通胀压力和增长乏力双重夹击。就通胀压力而言,一是时期长,在未来2-3年中将面临通胀压力,二是类型变化,需求对通胀的拉动作用继续较强外,成本上升对通胀的推动力将会逐渐加大,三是虚拟经济的活跃会提升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

  此外,增长动力不足有三:一是中国经济要进入新一轮高度繁荣期,尚需2-3年时间;二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将存在,甚至可能加剧;三是内需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克服。

  为此,蔡志洲建议,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相应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和变化目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现实的选择只能是“适度通胀下的有效增长”,既不应当选择高通胀高增长,也不可能再现低通胀高增长,更要防止高通胀低增长。蔡认为,从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来看,只要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预定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如果保持7%以上的速度就会提前实现目标。因此,更应关注增长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方式从前一时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宏观经济调控已实质性地进入“择机退出”;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组合方式从此前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双扩张的同方向组合,重新调整为“松紧搭配”的反方向组合,即财政政策在减轻扩张力度的同时,扩张方向不变,而货币政策则开始从紧。

  三是汇率政策应该回到渐进升值的通道,密切关注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通道所产生的需求和供给效应。

  四是在宏观管理方式上注重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结合。蔡志洲表示,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积极的供给管理相结合,从表面上看,可能对短期的经济增长有所影响,但从长期看,却有可能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有助于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