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故技重施
其实,通过瘦身进行“隐性涨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譬如前不久康师傅部分饮料就减量10%,价格却维持不变。今前,康师傅、统一等品牌方便面也曾玩过这一招。
4月以来发改委约谈多个行业,希望其稳定价格,保证供应。尽管不涨价,但随着夏季到来,消费量增大,冷饮、饮料则首当其冲背上了减量不减价的罪名。伊利冰工厂的山楂爽从去年的81克减少到75克,冰片蜜桃从93克减少到80克,售价均纹丝未动。康师傅“每日C”则从原本的500毫升装变为450毫升,新包装比原先瘦了一圈,价格也相同。康师傅冰红茶也有过“减肥”之举,从500毫升“瘦身”到了490毫升,减少了10毫升的净含量。
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教授岑淑萍对记者表示,商家将产品“瘦身”变相涨价,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由于消费者在购买自己经常使用的某类商品时,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很少会注意到商品净含量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就会“中招”,多掏腰包还被蒙在鼓里。
顾客是上帝,话虽如此,但有的商家在利益面前还是忍不住忽悠上帝一把,那消费者该如何应对呢?专家指出,面对“隐性涨价”,消费者应睁大眼睛,避免上当受骗。具体做法是:大家在选购饮料、方便面等食品时,不但要看价格,还要看净含量。这样一来,不仅会避免糊涂消费,维护自身权益,也会给那些心怀鬼胎的“黑心企业”带来压力。
为了避免隐性涨价成为饮料行业内的潜规则,业内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的外包装进行规范,采取强制措施整治这种不厚道的隐性涨价行为。譬如可对饮料、方便面等商品的外包装进行规范,要求必须将净含量在显著位置以突出的字体标注出来,让人一目了然,让隐性涨价“隐”不起来。而最根本的办法是给方便面、饮料这类小包装食品设立统一的净含量标准,不允许企业私自在“量”上动手脚,如此一来“隐性涨价”就会寿终正寝。
隐性涨价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想必这些品牌对于悄然瘦身这样的做法也有着一定的担忧。其实,“瘦身”饮料让消费者受伤的同时,饮料企业本身的信誉度也深受影响。的确,在物价飞涨的当下,面对竞争达到白热化的市场状况,首先涨价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但偷偷摸摸地来个“瘦身”大法,却落得个不诚信骂名,反而得不偿失,专家也提醒企业,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诚信最重要,企业一旦伤了消费者的“心”,想要挽回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回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