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正在提速。刚刚结束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决定,原定于明年完成的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争取明年启动谈判。业内人士认为,三国建设自贸区可利用相互间市场需求平衡欧美需求的不足,还将促进区域内产业的整合,给各国企业带来扩大市场和加速发展的机遇。对此,国内企业深表欢迎。
在日本大地震的直接刺激下,中日韩自贸区(FTA)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刚刚结束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决定,原定于明年完成的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将于今年年底提前完成,争取明年启动正式谈判,并努力在今年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业内人士认为,中日韩建自贸区,可以利用自身市场的需求平衡欧美需求的不足,有利于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自贸区还将促进区域内产业的整合,给各国企业带来扩大市场和加速发展的机遇。
三方态度更积极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速的消息对于赵军来说是个喜讯。在日本生活了15年的赵军于2009年回国创办了北京奥辰佰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进口产自日本的日化和健康产品,在中国销售。他告诉记者,现在他进口产品的平均税率在30%左右,如果自贸区建成,关税可能降到10%以下,并逐步实现零关税。“日本的日化和健康用品在技术和品质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关税降下来后,原本45元一袋的牙膏就可以卖到30元左右,会有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赵军说。
这实际上也是日本政府乐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认为,在遭受地震重大创伤、日元持续升值、出口受阻后,日本亟须在更多领域开拓海外市场,振兴经济。“对于农业的过度保护,一直是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的一块心病。因此,之前日本在自贸区的态度上一直没有中国和韩国积极。大地震迫使日本开始转变态度,更加重视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工作。”张小济说。
贸易投资均受益
与日本做了20年纺织品生意的王琳告诉记者,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启动,三国的企业都会从中受益。这不仅体现在货物贸易方面,也体现在相互投资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能够到日韩并购一些技术、管理先进的企业。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受到投资政策方面的限制,只能通过参股大企业的方式实现海外并购。一旦政策放开,中国企业并购日韩企业的难度会小很多。
北大方正集团正计划与韩国企业合作开发适合中小银行使用的管理系统。该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友告诉记者,韩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十分发达,他们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可以为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民营企业提供很多经验。自贸区建成后,三国在投资和服务领域的合作会更加密切,中国企业也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投资协定签署后,中国企业并购日韩企业的门槛会大大降低,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学习日韩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相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所所长李光辉说。他表示,中日韩自贸区不仅包括货物贸易的全面降税,还有投资、服务贸易协定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人员的流动。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互补性强。建立自贸区后,三国相关经济指标都会有明显提升。
挑战来自哪里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张小济就表示,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是新型工业化国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市场开放以后会对相关的产业造成冲击。比如,日本和韩国担心中国农产品对其市场造成冲击,而中国担心对日韩的服务业开放更多准入后会对本土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服务业造成相当的竞争压力,希望在开放市场方面能够渐次推进。这些都是未来三方正式谈判过程中的难点。
中日韩三国政治上的互信也关系到自贸区谈判的进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中日韩三国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在民间层面都缺乏了解和信任,这一点在谈判过程中十分重要。三方如果能够在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提升信任感,自贸区建设会更快。
作者: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