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渔民上个保险?
今年罕见的大旱,是对“渔业大市”荆州农田水利设施的一次严峻考验。
据了解,荆州所属的四湖地区原本是全国有名的“水袋子”,洪涝灾害频发。长期以来,荆州重防洪排涝,轻引水灌溉,所以排水设施比较齐全,但引水设施严重不足。
采访中,一些群众反映,今年的大旱主要是雨水偏少引起,虽然湖泊、水库、塘堰、河沟水资源有限,但紧邻长江的地方还是有水可取。但实际上荆州沿长江的洪湖、监利等水产大县,普遍缺乏引水设施,当前抗旱都是紧急从外地引进的抽水泵。
由于可用水资源有限,一些地方因为“抢水”引发争执。荆州的洪湖、长湖等水位下降后,沿湖村民开始围湖打堤、造田造池,这也给湿地长远保护带来了隐患。
水产大市今年渔业遭受重创,除了大旱“天灾”,还有水产基础设施改进不够等“人祸”因素。荆州市精养鱼池有近70万亩,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挖的,水电路不通,池塘淤塞老化严重,保水深度平均不足1.2米,池塘水容量有限。
为此,荆州市水产部门提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按照“小改大、浅改深、低改高”、保水深度2.5米以上和“硬化护坡达标、排灌增氧配套”的要求,在全市开展精养鱼池标准化升级改造,以实现旱涝保收的目标。
在采访中,一些渔民纷纷反映,去年遭遇洪涝灾害,今年又逢罕见旱灾,损失巨大,但没有任何保险来补偿,他们强烈呼吁享受农民同等待遇。监利县棋盘乡大湖养殖场负责人孙传华问记者:“农民种田都有保险,遇旱涝灾害都可以得到补助。为啥我们养鱼的就没有?”
据了解,湖北省目前已开展了政策性“三农”保险,对水稻、奶牛和种猪等实施保险,近期还新增了油菜和棉花保险试点。
对此,一些渔业管理人士和渔业专家建议建立渔民保险制度。肖家浩说,渔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之一,应考虑建立健全相关保险制度,尤其是针对旱涝大灾应有政策性保障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地方发展水产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农民(渔民)增收提供保障。(记者刘紫凌、冯国栋、黄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