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还是每斤六七元的价格,现在已经四十多元了,甘肃产的党参,价格涨得实在离谱。”在贵阳市花果园中药材批发市场,华佗草行的老板颜山水说,“80%的中药材都在涨价。”
中医药被视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也因简易、有效、廉价而长盛不衰,可近几年来,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今年以来,更进入新一轮涨价“高峰期”。
据中国中药协会从全国300多个站点收集的数据统计,今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所监测的537种中药材中,有371个品种价格上涨,占总量约69%。其中涨幅超过100%的品种有47个,占总涨价品种的12%,而涨幅超过300%的品种有8个,占总升价品种数量的2%。其中,太子参、白前、土龙骨、五加皮等,涨幅均超过400%。
贵阳市中药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玲说,中药材价格上涨固然有游资炒作因素,但背后更暴露出中药行业发展诸多远虑近忧,野生资源枯竭、科技推广滞后、恶劣天气影响等复杂因素,都推动了中药材价格迅猛上涨,加剧呈现出产业供求失衡的矛盾。
中药产业是新兴朝阳产业,但在盲目采收的生产方式下,中国道地的野生中药材却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局面。
贵州是中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地之一,而当地野生中药材资源却因过度采挖而严重“透支”,不少物种已濒临灭绝。据统计,在中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至70%。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国内的巨大医疗消费潜能,中国医药经济开始进入发展黄金期,但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科技“短腿”却导致种植规模难以升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