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晚报报道《生活垃圾收费制度首次写入地方立法 单位按桶收 居民待研究》,这条消息像是一针环保催化剂,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完美意识从完善制度说起
提起生活垃圾管理,大家一定会想到日本。堪称“变态”的垃圾管理制度绝对可以成为日本形象的一部分。生活垃圾是被至少分成7种 “双规”的,即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回收,在那个国家据说一支口红也要分成3个部分分门别类地回收。所以日本人的垃圾分类意识很完美,而街道也真的很干净。
可是在中国,大家只记得楼下的垃圾桶,却不知道谁在负责这个垃圾桶,处理一个垃圾桶产生的费用是多少,现在立法有望解决这个问题。在北京晚报的报道中我看到,今后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将针对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全过程进行收费,而对居民收取的生活垃圾费也望同一征收。
另外随意丢弃、抛撒垃圾的行为也要严惩。我亲眼所见一个住宅区附近的许多小贩把汤汤水水的垃圾倒入居民楼前的一个露天垃圾池,以至于垃圾池外面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方圆10米内臭味熏天。我当时就想,如果有立法说明小贩们的行为是犯法的,我早就报警了。现在好了,如果哪个小贩胆敢再往那个垃圾池里倒垃圾他将会面临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我们深知一个意识的深化和一个习惯的养成要经历时间,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则像是一支催化剂,加速或者说是迫使单位和个人提高环保意识,并且肩负起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责任。
从我做起
垃圾也将收费,看似生活成本即将增加,但是我们应该这样想。第一,它会迫使我们减少过度购买的欲望,也会迫使我们减少浪费,这样看来有利于我们减少开支。就像吃自助餐的处罚制度,吃多少拿多少,拿多了不吃浪费了就要罚钱。第二,极其低碳极其环保,想少生产垃圾就要少买,少买就要少生产,少生产就要少发生碳排放。对于已经产生的垃圾,能回收的就尽量回收,减少再生产就是减少资源过度开发,又为环保出了一分力。
作为我们个人,应该积极执行此项利国利民的制度,第一,少购买少浪费;第二,多分类多处理,不时地卖卖报纸和空瓶子什么的,也是一项收入啊。第三就是不持有多替代,少买新东西,需要时多用现有的能起替代作用的东西。我想,这样坚持下来,不仅个人的生活品质会提升,公众的环境也会改善,我们的生活也会更舒适。张莉康
应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5月27日北京晚报报道《生活垃圾收费制度首次写入地方立法》,我认为,眼下我们其实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垃圾收费的实施是否为最佳时机和能否真正实施下去,而是需要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各个环节加以配合,例如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对列入国家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按照规定予以标注,并进行回收。单位和个人应当减少使用或者按照规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优先采购可重复使用和再利用产品。当必要的生活垃圾产生时,我们也要合理对垃圾进行分类再丢弃,能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使用一次性老式非降解型塑料袋,重复多次使用环保袋……
此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在细节上也需加以综合考虑与完善,应该把所收的垃圾处理费账目与用途进行公示,收了多少钱、钱怎么花的、花完了还有多少缺口,每一项都应该明明白白。这样一来,百姓觉得花的钱有出处、有效果了,才会觉得花得有意义,才会更加自觉自愿地支持这一公益事业。将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写入地方立法,只是一种强制督促手段,当社会公益心、责任心根深蒂固于每一位社会公民心中,自发地做到维护我们共同的生活家园时,才是我们大家期望看到的结果。睿斯
垃圾收费只是第一步
看了5月27日北京晚报《生活垃圾收费制度首次写入地方立法》的报道,我想说说我的想法。我认为,处理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垃圾收费只是第一步。而如何提高垃圾处理的科学性,让更多的资源实现再利用;如何增强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拒绝过度排放等等,都是需要有关部门加以研究与综合考虑的重中之重。
资料显示,北京日产垃圾1.84万吨,但垃圾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4万吨,设施超负荷率达67%,现有垃圾处理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要解决好这一难题,选择与建立专业、环保、安全的垃圾处理场是关键。对此,草案修改稿也有相关反映——本市将建立环境定期检测和公示制度,建设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评、分析、预测和评估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编制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城乡规划,应当依法征求专家、社会公众及设施周边居民的意见。这就为垃圾收费的终极目标——垃圾完全消化提供了民意基础,若能一以贯之,功莫大焉。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