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大旱之年夏粮丰收 农业部专家详解个中缘由

2011年06月02日 18: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石岩)一边是多年不遇的大旱,一边是几无悬念的夏粮丰收,针对近期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怪相”,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日前从五个方面,向外界详解了个中缘由。

  一是去年麦播时底墒好,整地播种质量高。去年秋末,中国冬小麦主产区的降雨量较多,麦播的土壤底墒普遍充足。加之去年秋冬播的整地播种质量普遍提高,绝大多数麦田苗全、苗齐、苗匀,基本苗数充足,为培育冬前壮苗和适宜的群体,保证后期足够的成穗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抗旱浇麦力度大、效果好。今年开春之后,面对中国冬小麦主产区近60年来出现的最严重气象干旱,国家及时出台了抗旱浇麦补贴政策,各地挖掘一切水源,凡有水浇条件的地方都做到能浇尽浇。同时,绝大多数麦田还普遍追施了化肥,有效促进了苗情的转化升级,为小麦顺利返青、起身创造了良好条件,把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三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降了关键雨。今年2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黄淮和华北地区三次出现大范围降雨,使得绝大多数麦田旱情得以解除。5月8—10日,中国冬麦区再次出现大范围降雨,再次解除了旱情,对保花增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小麦籽粒灌浆高峰期的5月20—21日,中国冬麦区再次出现大范围降雨,这场降雨不仅对小麦籽粒灌浆十分有利,同时也有效遏制了干热风的发生危害。

  四是春季低温时间长,有利于形成矮秆大穗。今年春季,中国冬麦区低温持续时间长,从而延缓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小麦的起身、拔节期较常年平均推迟7—10天,幼穗分化发育的时间相应延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多粒。同时,冬春干旱和春季持续低温的共同作用,还有效抑制了大面积旺长,使小麦的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五是病虫害发生普遍较轻,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由于受长时间干旱的影响,中国冬小麦主产区经常发生,且对产量威胁很大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等今年的发生危害程度普遍较轻。由于病虫害发生程度轻,小麦植株的茎秆和叶片干净清秀,绿叶面积大,加之近期降雨后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与积累。

  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日前分析称,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8年增产。(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