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世纪联华庆春店。65岁的翁大妈推着车子耐心地等待付钱。轮到她时,她顺手从口袋里摸出了钱包,还有一只黑色塑料袋和一只环保袋,前者是她早上在菜场里买菜时向商贩要的,后者是一家超市积分兑换的。
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限塑令”实施3年,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10多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万吨,尤其是商场、超市三年使用塑料袋减少2/3。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市里虽然塑料袋用量少了,但连卷带用量猛增,而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路边摊,“限塑令”形同虚设,推广效果甚微。
农贸市场里“限塑令”难行 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在杭城各大小农贸市场,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每个小摊都用着两种袋子,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和限塑令禁止使用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普通塑料购物袋,而且后者用的更多。
在屏风街农贸市场,摊贩们显然不愿提及关于塑料袋的任何话题。“有的时候用,有的时候不用。”这是摊贩们最普遍的回答。水产摊贩徐先生在屏风街农贸市场做了将近10年,虽然3年前“限塑令”明文要求使用可降解性塑料袋,但他现在用的却还是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通塑料袋,只有在特殊情况才使用环保塑料袋。“市场没有反对,我们就继续用以前的袋子。”他指着水箱边的几打袋子,黑的,绿的,都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这种环保袋子承重性又不好,几十斤重的东西,经常要多套几个,成本就上去了。”算下来,做蔬菜生意的苏阿姨一天至少要用掉两三打塑料袋,这样平均每月要多掏至少50多元的袋子成本。“环保袋卖便宜一点就好了。”苏阿姨觉得环保袋价格有点贵,这也是同行们不大愿意用的主要原因。
“对于小摊小贩来说,心里都有本账,一元两元都是成本,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至少比普通塑料袋高1/3,这确实是个问题。”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会长吴伟民表示。为了鼓励“马大嫂”重拾“菜篮子”、“布袋子”,万寿亭农贸市场从去年5月1日开始实行“有奖限塑”,接下来,他们把活动扩展到经营户和管理人员,加大处罚力度,比如原来对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处罚10元,现在提高到20元。
超市有偿塑料袋少了 免费连卷袋用量激增
超市是限塑令的主战场。自“限塑令”执行以来,沃尔玛全国门店数量增加了两倍多,但塑料袋使用总量却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以世纪联华庆春店和华商店为例,现在每个月塑料袋已经从限塑前的每天1万多个减少到每天两三千个。
欣慰之外,超市也有另一番隐忧。因为塑料袋的口子紧了,连卷袋的口子却开大了。由于超市连卷袋不收费,一些消费者就常常多撕不用,或撕下来盛装别的东西,有的撕下来带回家使用。这些做法不仅严重违背了“限塑”的本意,也影响了效果,加大了超市的成本。
昨日下午,记者在庆春路上的世纪联华看到。在生鲜销售区,一位女士挑选了一份菠菜后,扯下卷轴上2个袋子,其中一个袋子直接放进了购物车里,另一个用来装菜。随后,她又去买肉的柜台,称重后又撕下两个袋子套上。这样一趟下来,这位顾客用了4个连卷袋。来自世纪联华华商店的数据,现在每个月起码要用掉2000卷连卷袋。世纪联华庆春店的情况也类似,现在每天连卷袋的消耗量比限塑前增加了40%。
彷徨在十字路口,接下来限塑令如何继续有效推进?除了加强与监管力度外,省发改委还建议,进一步研究出台“限塑”的相关政策措施。在科研环节,设立专项科研资金,尽快研制出质优价廉的替代品。在生产环节,制订“扶优限劣”的政策。对落后的产品、生产企业采取必要的限制或惩罚措施,并逐步淘汰。对转产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并获得“中国环境标志”的生产企业,研究财税方面的扶持政策。三是在使用环节中对“限塑”工作好的市场进行奖励,对自带购物袋的消费者进行鼓励。
首席记者 罗凰凤 实习生 王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