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欧盟加息预期上升 美欧央行搅局全球汇市

2011年06月08日 10:2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表面看,货币政策分化似乎对欧元有利,但美元是最好的避险货币,当美国面临的糟糕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美元将重拾涨势

  昨日,欧元兑美元在亚洲汇市的表现一反在前夜纽约汇市的跌势,上升至1.4600水平上方。但欧元的微弱“上风”或许并不能持久。

  “当前,欧元兑美元正处于微妙期。从两大货币近一个月来的博弈情形来看,欧元相对占据上风,而且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欧元的这种相对强势似乎仍将持续。不过,正在逐渐重新升温的风险规避情绪,则可能致使美元迎来一波升势。”6月7日,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希腊仍是欧元“祸根”

  显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态势依旧是左右本周一和周二欧元在各大汇市表现的主要因素。尽管欧盟正在就新的救助希腊计划展开积极筹划,然而,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仍是打压欧元的最大威胁。

  6月6日德国媒体报道,由欧元区17国财政部副部长和高级官员组成的经济与金融委员会原则性通过了第二轮援助希腊计划,若希腊在2013年和2014年仍无法自行融资,新援助计划规模将超过1000亿欧元。欧元区作出上述决定的基础是,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三方联合评估团认为,希腊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国际援助方计划对该国的援助延长至2014年。

  这一原则性通过的援助计划似乎正帮助希腊避免走向债务重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欧元区内部各国对于该计划具体实施的各项细节的分歧,为新的援助计划带来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各国对于筹集援助资金的方式的争议。另外,新的援助计划所必然附带的严苛条件,进一步增加了计划的不确定性。

  欧元集团主席容克指出,新一轮援助将附带严格的条件。希腊政府承诺,将制定中期预算方案,于今年削减64亿欧元赤字,同时加快出售国有资产进程,以求在2015年结束前通过该方式收入500亿欧元。希腊政府预计,该国议会将在6月底前对中期财政紧缩计划投票表决。

  美欧货币政策或有益欧元

  “尽管针对希腊的新援助计划缓慢而又复杂,但从事态的进展来看,截至目前还是朝着较为正面的方向发展,这对欧元的走势可以说是一种支撑。”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同时,欧洲央行可能即将采取的进一步紧缩举措也将利好欧元。”

  本周四,欧洲央行将举行新一轮的议息会议。虽然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洲央行几乎不可能宣布在6月份再度加息,但是在严峻的通胀压力下,对于该央行将于7月加息的预期则正逐渐升温。“如果在本周四欧洲央行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的言词传递出于将在7月加息的暗示,那么无疑将支撑欧元兑美元再现一波升势。”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尤其在市场认为美联储加息时间表将进一步押后而宽松货币政策将延续更长一段时间的情况下。”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美国推出QE3“隐含版”几乎是确定的。“虽然现在对于未来美国是否会再推QE3,各方仍未达成一致,但是,面对失业率的再度反弹,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美联储其实已无太多的选择。不管美联储未来是否会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表,6月末QE2到期后,继续努力维持资产负债表,不会因为前期购买债券的自然到期而逐步缩小,现在看来应该已无多少悬念。果真如此,这其实就是一次隐含的QE3。”

  “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进一步背道而驰,的确有可能导致欧元兑美元进一步走高。”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避险情绪升温或助美元反弹

  然而,该分析人士进而表示,当美国面临的糟糕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促发市场的避险情绪大范围蔓延的话,则很可能反而引发美元的反弹,毕竟美元仍是最好的避险货币。

  上周五公布的美国5月份的失业率从上月的9%重新上升至9.1%,劳动力市场糟糕的状况,显然是在美国公布GDP、制造业、房地产等一系列惨淡数据之后的又一重击。而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进一步担忧,避险情绪正在蔓延。

  作为衡量汇市和整体金融市场风险的指标,瑞银汇市风险指数最近一直在接近0.33-0.34的水平徘徊,表明避险情绪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瑞银策略师Manuel Oliver表示,目前市场的避险情绪尚处于正常水平,不过预计避险情绪将升温,而一旦投资者不愿意冒险,那么则相对有利于美元兑欧元的走势。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颓势都在为避险情绪的高涨‘煽风点火’;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速的放缓态势,也为避险情绪的进一步升温埋下了一颗地雷。”(《国际金融报》 记者付碧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