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食品安全事件非添加剂引起

2011年06月16日 09:2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广东“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磅学术活动——— 中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研讨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专家与中国学者展开交流。著名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件食品安全事件是真正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公众不必对食品添加剂“闻之色变”,不能把假冒伪劣都归为食品安全问题。

  染色馒头、墨汁粉条、塑化剂……今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百姓纷纷感叹“现在不知道能吃啥”。但陈君石认为,没必要如此悲观。他说,一些市民没有把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概念区分开来,而很多假冒伪劣食品实际上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危害。比如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生产者使用“柠檬黄”把普通馒头染色后假冒成“玉米馒头”,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说,“柠檬黄”是经过国家批准的食品色素,对人体无害。

  现在很多人闻“食品添加剂”而色变,陈君石表示,很多人以为加入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就不安全了,这是误解。其实,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334种。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我国至今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个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现在的问题是,食品里加入了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其他工业原料,比如三聚氰胺、塑化剂、苏丹红。却让食品添加剂受了恶名。”

  他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标准,而是生产者不听话的问题。政府应抓好食品生产源头,运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过程管理”模式,即到生产地点检查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产品出厂检测结果等,而不是靠终端产品的抽样检测,因为这样最后查到有问题已经晚了。“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也不是检测出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

  记者/陈枫 通讯员/粤食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